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华网:文教青奥 非诚勿扰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08月17日16:43  新华网

  新华网新加坡8月17日电(记者吴俊宽 沈楠)你要是只关注金牌榜就别来了,你要想看体育明星也就别看了。锦标主义免谈,成绩至上免谈,省得大家都会失望。贝克汉姆和莎拉波娃这样才貌双全的“大腕”是不会参加比赛的。当然这里也不拒绝博尔特、伊辛巴耶娃这样的“纪录狂人”,没人期待他们在这里继续提升人类极限,提供榜样的力量就可以了。

  热爱体育,积极向上,身心都健康的14到18岁青年运动员就能符合参赛要求,要是喜欢交朋友就更靠谱了。这里欢迎性格开朗的运动员,每次文教活动不但玩得尽兴、学得开心,还能感染身边的同伴。

  说得够具体了吧自我介绍一下,这里是2010年新加坡青年奥运会。资历尚浅,这次才是第一届比赛,不过是纯正的奥运血统出身。比赛竞技水平有限,但是重视对运动员的教育引导。实话实说,应该定性为一个没有辉煌传统、没有明星选手、没有成绩压力的“三无伪奥运”。有意者请关注,非诚勿扰。

  套用了一段电影《非诚勿扰》中的经典台词,并非意在恶搞,而是着实对青奥会的办赛理念推崇不已。青奥会名为运动会,实则是一个世界青少年运动员学习交流的盛会。其宗旨是要对青年朋友进行奥林匹克价值教育,加强各地青年间的文化交流,并以此激发他们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比赛竞技只是一个内容,文化教育活动才是青奥会的重点和亮点。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青奥会开幕前曾表示:“国际奥委会的职责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主办体育赛事,我们同样应该肩负起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教育的责任,因为体育就是一种教育。”

  通过体育运动对青少年进行文化教育,这也是青年奥运会设立的重要初衷。新加坡青奥会为运动员设计了5个主题、7种形式的50项活动,为运动员提供了学习、贡献、互动和庆祝的平台,特别强调各国、各地区的青年运动员积极参与。5个主题分别是奥林匹克运动、技能发展、健康生活、社会责任和表达能力。7种活动形式包括与冠军交流、自我发掘、世界文化村、集体活动、艺术与文化、探索之旅和海岛冒险。

  “世界文化村”活动早在青奥会开幕前就已经在运动员村中心广场悄然上演。组委会指派新加坡国内的各个学校负责在活动期间制作展台,展示205个国际奥委会成员组织(NOC)的文化。除了有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服饰和风土人情的展示之外,这些由新加坡当地在校学生参与制作和演示的展台很多还设有游戏区以及可以DIY简易纪念品的互动区,吸引了大量的青年运动员参与,让他们不出青奥村也能了解世界各地文化。

  除了各NOC的文化展台外,青奥村广场上的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际红十字会等组织的展台也吸引了不少青少年运动员的关注。这些展台大多设有参与性和趣味性很强的活动,以吸引青年运动员的参与。

  “不要战争!请让孩子们在和平中成长。”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组织的一个展台前,一位名叫哈萨的科威特姑娘用醒目的红色在T恤上写下了这么一段话。她是射击运动员,17岁,本来要去训练场练习,途中经过这个展区时看到好多青年朋友蹲在地上,汗流浃背地给T恤“涂鸦”,这才停下脚步,参与了进来。

  “我最想对全世界的儿童说,一定要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尽管实现它困难重重,但只要不放弃就是胜利,这也是我一路走来所体会到的,”哈萨说。在她看来,青奥会带给她的最大收获,是让她大开眼界,让她认识了新朋友,了解了新文化,更全面地知道这个世界的方方面面。

  青奥会的内涵不只在青奥村内传播,还走向了举办地新加坡的大街小巷。在“探索之旅”的文教活动中,没有比赛项目的运动员在组织者的带领下,走进了当地著名的自然公园以及滨海堤坝,切身了解到绿色、环保以及书本上常说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青奥会鼓励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青年运动员相互交流了解,这种鼓励不仅体现在文化教育活动中,也体现在赛场内以及他们的生活中。本次青奥会比赛设26个奥运会大项、201个小项,不过比赛小项不完全是奥运会小项,有的还将打破代表队限制,根据个人赛排名抽签跨国(地区)组队和组织洲际队比赛,比如射箭、柔道、乒乓球等。

  另外在运动员居住的青奥村中,组委会为了鼓励运动员之间的交流,切断了各个房间内的网络。运动员们要想上网,必须要去广场上的网吧或者宿舍楼里的公共上网房间。想把自己关在屋里做“网虫”,在青奥村里是不可能的。

  如今首届青奥会的比赛已经进行3天了,没有人还会去关注奖牌榜的走势。对于运动员们来说,青奥会更像是一个大的“派对”,他们要做的只是去展示自我、享受快乐。

  这就是青奥会,一场兼容体育和文教的饕餮盛宴。非诚勿扰。


相关专题:2010年青奥会专题 

更多关于 青奥会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