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广州日报:借势亚运弘扬本土文化

  广州正处于一个大发展的时期,《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确立了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亚运的到来,更是广州变身和完善的助推器。亚运不仅是对城市外观上的考验,如何焕然一新,带给人美在花城的享受,更是对城市内涵的一次重要测试,如何在管理、设施、公益等方面以人为本、以文明为核心。对于广州而言,这既是百年难逢的机遇,又是新一轮蜕变的挑战,怎样更好地与国际化接轨,怎样更有效地与传统连接,在文化传统的承接与特色文化的弘扬上形成一种前所未有的声势,夯实广州作为中心城市的地位。

  亚运提供了广州本土文化与世界对话的机会

  亚运的举办,把广州推上了一个新的历史舞台,提供了一个广州与世界对话的机会。

  在这样一座具有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城市举办亚运,本身就让外界充满期待,何况广州在中国当今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充当着不可忽略的角色,其领潮争先的作用一直为国人所瞩目。城市形象的树立,除了场馆建设与环境治理等硬件上的落实保障,从文化上来说,就是要赋予广州以崭新的城市观念与意识,使广州能借此创造出新的面貌,在生存环境与文化氛围上有本质的改观。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符号,也是城市的特色所在。广州作为岭南文化的中心地,借助亚运这个接驳世界文化的重要渠道,正是传播自身文化的重要时机。比如说关于“四地说”的界定与指认,就能在交流中得到更广泛的认同,在传播中得到更普及的弘扬,在持续不断的深入民心中,得到不断增值的发扬光大。而“四地说”也正是对广州文化最精准的概括,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记载的是开疆辟土、走向远方的豪迈;近代革命的策源地表述的是敢为天下先的振臂高呼;岭南文化的中心地描绘的是广采博纳、有容乃大的气派;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彰显的是思想解放、图强自新的开拓。

  每一种文化都由其独特的价值观和特性所决定,而每一种文化格局的生成与作用,也必定因其使命和影响所担承。广州的文化价值体系早已在很多方面体现出来,如经济势头、发展环境、生存氛围、社会心态、价值取向、风俗民情,等等,这是广州含威不露的文化优势,也正是广州能跻身国家中心城市之一的实力所在。

  在全球文化一体化的趋同性背景下,更显现出本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所在。本土文化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保护。因此,在文化多元、杂陈共处的局面下,提倡文化的包容,更要倡导对广州本土文化的尊重与自豪,倡导对本土文化的重视与传承的责任意识。借亚运之机加大本土文化的传播力度,加快在世界的舞台上与异族文化的对话,只有这样,广州才能更为凸显自身的文化优势,彰扬独特的文化魅力。

  亚运是加快建设广州中心城市的有效助推器

  只有当广州本土文化拥有了世界性的意义和价值,拥有了在更为广大的范围里的影响,不仅辐射全国,还可以辐射亚洲甚至世界,不仅有自己的观念价值输出,更有自身的成果利益共享,那么,广州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城市的定位,才是真正的实至名归。从这个角度上看,亚运又是加快建设和完善广州作为全国中心城市的有效助推器。

  作为不可轻视的策略之一,广州的发展要与历史对话,更要与文化对话。具体落实在,如何加大力度强化对自身文化的自豪自信感,如何加大力度传播与彰扬自身的文化优势与文化贡献。其次,广州要借亚运效应,在展示自身所长的同时,更要让文化扎根生活,优化生存的环境与条件,从本质上改观人文素质和人文环境,让经济的强势发展与人文关怀的建构同步。这除了对城市环境面貌的改观,同样离不开对现有文化氛围的改造和营造,离不开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始终应该保持相应的高度,只有当文化价值拥有了与物质生产同等的效能时,文化才可说是真正获得了增值的前景。从文化发展的环境与内涵上去夯实文化提升的基础,持续不断地去拓展广州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更有特色魅力、更有文化气息。最终正是为了实现对广州现状的超越。

  城市发展已进入以文化论输赢的时代,从这个意义上说,借亚运弘扬广州本土文化,正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应有之义。(作者是岭南文化学者)

  为建国家中心城市献一策征文

  29

  本报与市社科联合办

  投稿信箱:gjzxcs@163.com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