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晨
忽如一夜冬风起,韦迪不想管联赛。
面对“出线足球”的压力与诱惑,韦迪,终于扯下了最后一张面具。当韦迪做出“不再以联赛为本”这个颠覆性的决定之时,再去讨论他能否成为中国足球的“伟哥”已失去了任何意义。道理很简单,如果一个人连本都忘了,你还能指望他回馈乡邻吗?
当然,韦迪表面上并没说抛弃联赛,他用的是个很官方的词———“管办分离”。表面看,这当然有道理。一来足协与联赛的管办分离是国际惯例,二来过于繁琐的联赛事务牵扯了足协绝大多数的人力、物力,导致“国家队建设和青少年培养的工作几乎没有人抓”。
但,果真如此吗?联赛独立运营虽是国际惯例,但“一切以出线为纲”的中国足球,现阶段很难复制这一成功经验。如果硬要将二者嫁接,淮北为枳的故事将再一次上演。届时,只怕是足协想抽调队员就抽调,集训想搞多长搞多长,联赛的严肃性将荡然无存。
明眼人都知道,韦迪之所以“讨厌”联赛,乃是其占用了大量资源。而受损的,则是最能让其在领导面前彰显政绩的“国字号”球队。因此,韦迪所说的“管办分离”其实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或者这么说更为准确,摒弃联赛为本的“韦新政”不过是其在故作姿态地接轨国际,其实质是想让出线足球堂而皇之地登堂入室,今后可以更赤裸裸地抓“出线”。
当然,按照官方说法,足协今后是要抓两手———“国字号”与青少年培养并重。可是,两手都能硬得起来吗?一端是抓一抓就能见成效的“国字号”,一端则是需要长期投入的青少年足球,素以政绩为己任的韦迪会把自己放在天平的哪端?
在韦迪看来,每年送100名孩子出国练球就是青少年足球发展的关键所在。可南非世界杯四强中无论是西班牙、德国还是荷兰,没有一个是靠这样成功的。建青训营,请名师执教,苦练内功才是惯例。德国,10年来在青少年身上至少投了5亿欧元,更在全国建起366个足球基础培训学校,这才谱写出了一曲唱响南非的青春圆舞曲。
这个道理不难懂,但这个时候韦主任怎么就不念叨国际惯例了呢?说到底,还是和我们的评价体系有关。在当前的评价体系下,一年建多少足球场,远比不上一次“撞大运”的出线。理顺了这个关系,也就看清了“韦迪新政”的真实目的——— 出线足球。
此刻,尽管南非世界杯的热潮还未退去,但我们却仿佛看到了中国足球的冬天。如果任由“韦新政”发展下去,联赛将就此成为弃婴,中国足球不要说没有重新崛起的希望,甚至将有灭顶之虞。
韦主任,您真的想好了吗?
(作者系《新华日报》记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