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东方体育日报:于涛任凭风吹浪打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05月14日20:43  东方体育日报

  文/陈华

  未曾想到,创造186场全新申花出场纪录的于涛,最终泪洒绿茵表达感谢。当初的无名小子,如今已担队长重任。作风谨慎低调的于涛,用罕见的性情之举,表达着自己的足球思维。

  中国有句老话,“三岁看到老”;对吃青春饭的球员,或许是“18岁定终身”。18岁时的于涛,就显示出他为人处世的分寸把握,显示出他对教练的绝对服从。或许,正是这种性格,造就了这颗活化石的诞生。

  笔者的大学课程中,有一门体育摄影的课程。为了交作业,就拿着简陋的海鸥相机,跑进江湾体育场拍照。如此经历,让我很早早认识了驻扎在江湾训练的两名有线02小将。巧合的是,这两人如今是申花最后的守望者。

  于涛,就是其中的一个。当时只有18岁的于涛受到伤病困扰,独自一人在球场射门寻找状态。很配合地完成一名学生的拍摄后,挺善于言谈的于涛,聊起了他走上足球道路的缘由、他的家庭,甚至是他在崇明岛的亲戚等。

  边走边聊,到了宿舍楼下,我提出能否去宿舍拍点照片,于涛的一句话给人留下挺深刻的印象,“队里有规定,不能带人去宿舍。不过我帮你去问问教练。”过了五分钟,他下来很遗憾地说,“教练不让,真对不起了……”

  虽然是一件很小的事,但于涛当时在待人接物以及尊重主教练方面,就表现出了少年老成的想法和做法。所谓性格决定命运,此后的申花,任凭教练更迭,于涛或坐稳主力,或是替补的第一人选;朱骏入主后,杜威等多名老将曾陷入下放预备队的泥潭,多名国脚最终也难逃被甩买的命运,唯独性格不张扬的于涛,任凭风吹浪打,我自闲庭信步。

  从另一个角度看,“涛”声依旧的背后,是他的命够硬,也是申花的底蕴够深。2004年的客场重庆,当于涛被对手撞昏在球场时,有经验的阿尔贝茨赶紧招呼,比利时队医尤根及时出手,所有记者都冲下球场,鬼门关走上一遭的于涛,必有后福。作为当时唯一配备洋队医的球队,申花的职业底蕴,显然也是于涛逐步成长的重要环节。

  不管如何,于涛是申花历史沿革的一个缩影。当今足坛,一仆不事二主的范例越来越少,这时候于涛希望在申花退役的想法,代表着一腔忠诚和一种归属。对于申花球迷来说,于涛承载着对蓝色至死不渝的不变信仰。这种信仰,才是于涛身上最宝贵的东西。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2010中超联赛第8轮专题 

更多关于 于涛 申花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