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关尹:聚焦中国足坛恒大现象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04月12日16:01  新民晚报

  主场声势浩大,到了客场,也同样气势逼人。不管在哪里,挥舞着金元大棒的广州恒大,都能刺激人们的眼球。不惜重金投入的“恒大现象”,也引起了足球圈的热议。对它,是该赞赏,追捧,还是担忧?

  支持者

  愿意投钱难得

  或许之前还只是听说,上周六恒大客战中邦队时,一些上海球迷总算亲眼见到了对方的“大场面”:包机5架从广州运来500多名球迷助威,负责所有人的机票、住宿、饮食开销,使源深变成了客队的主场;广东电视台把转播车开到了源深,开地方电视台异地跨省直播比赛之先河;赛前喊出120万元的客场赢球奖金、150万元的三连胜奖金,即便最后打平也有60万元……

  顽强逼平对手,让中邦队少帅申思颇有满足感,在与记者的交流中,他却不由自主地流露出羡慕之情。“搞足球,的确是需要钱的。有恒大这样的财团进来,对中国足球是一件好事。”在他看来,如果有充沛的资金做后盾,就能买好的内援和外援,球队整体实力肯定会高出一截;而实力的上升又会赢得外界和球迷更多的关注,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而申思的前辈、中国足坛的一些元老,也是赞成派。身为北京理工队临时主帅的金志扬,在球队首轮客场输给恒大之后就感叹:“我非常赞赏恒大对中国足球的支持。”

  上海东亚俱乐部主席徐根宝则认为,如今的中国足球很需要像恒大这样有实力的企业介入。“恒大这种模式没什么不好的。如果我们的联赛没法吸引投资人,那才是真正的失败。”

  质疑者

  这是历史倒退

  一枚硬币,总有两面。对于恒大,圈内也并非全是赞誉之词。恒大的烧钱模式,让一部分足球从业者感到担忧——非理智的投入,不会长久。

  上海中邦俱乐部投资人卫平,就持有这种观点。身为一支球队的“供应商”和“提款机”,他对投资足球行业之艰难深有体会。“中国足球职业化这些年来,多少财大气粗的企业进来过。他们是大把烧钱了,可大多是一锤子买卖。结果呢?正常的足球环境被破坏了,俱乐部之间的恶性竞争升级了,到最后还不是让真正愿意干足球的投资者承担后果?!”

  “拼命烧钱的模式,其实在多年前的甲A时代,就有人玩过。这是一种历史的倒退。”卫平反问:“以前那些大肆砸钱的俱乐部,现在都到哪里去了?那些号称重金打造百年俱乐部的投资人,现在又在哪?”

  的确,中国足球有过前车之鉴。若干年前,前卫寰岛、上海国际等俱乐部,一上来也曾一掷千金,派头大得很。他们挥舞着支票,疯狂囤积大牌球星,一度令人惊声尖叫。只不过,没过几年,因为过分“透支”,最后都草草收场,烟消云散。

  冷思考

  需可持续发展

  其实,人们对“恒大模式”的怀疑,核心并不在于它过于张扬地砸钱,而是对于这种投入,能够坚持多久。

  重金投入没有错。放眼国际足坛,五大联赛中也不乏“烧钱球队”:西甲的皇马,英超的切尔西、曼城,意甲的国际米兰……

  有人会问,中国足球现在是只赔不赚,恒大为何要做这样的赔本买卖?考察恒大的入场动机,是个大命题。也许,在恒大的决策者看来,一家企业总是需要做广告的,类似央视“标王”价位动辄上亿元,与其花这么多钱做媒体广告,不如尝试一下足球,这样影响更大,效果更好。即便这是一种“广告策略”,也无可厚非。赔本赚吆喝之事,比比皆是。

  当然,几千万元对任何企业而言,都不会是小数目,这种巨额投入能投多久,的确是个问题。令人欣慰的是,恒大接手广州队的那天起,同时也斥资几百万元,建立起广州青少年足球培训基地,并聘请南粤足坛名将彭伟国担任主教练。如果从这一点来看,恒大与之前一些烧钱的企业,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在乎明天和未来。

  说一句爱你很容易,长相厮守却很难。中国足球路漫漫,夜还长。所以人们希望,恒大走的是可持续性发展之路,而非短线操作。

  本报记者 关尹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2010中甲联赛第2轮专题 |2010中甲联赛第3轮专题 

更多关于 广州恒大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