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颜强:“举国”足球大虎皮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03月24日11:29  体坛周报

  “韦十条”的风波,在一个静悄悄的周末过后,稍有沉寂。虽然有交给大家重新讨论的可能,但类似改革方案的执行不用怀疑,在公投可能上演闹剧的可能被扼杀之后,中国足球似乎即将回复到举国体制的怀抱当中。

  只是重新将国家队利益推到至高无上的境地,把职业联赛变成国字号系列队替补们的练习场,让球迷又一次面对面目全非的联赛,让俱乐部出资人和赞助商莫名其妙地应对变化莫测的投资环境,一切又都打着举国体制的旗号,完全是不可思议的举动。这究竟是怎样的举国体制?

  至少在中国体育现阶段,举国体制还没有消失的可能,因为奥运会、亚运会和全运会,因为从体育总局到各级体育局乃至文体局的政府职能部门仍然存在。不过和以往举国体制、金牌项目的体育模式不同,“韦十条”以举国体制之势,深度介入以市场为根本的职业联赛,这绝不是一些俱乐部代表所云“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的较好结合”。

  所有人都不会否认,举国体制是一种特定历史环境下的特定机制,依靠政府行政手段来管理体育,依靠计划的手段,来为体育的发展提供财政支持。实际上就是强力整合各级行政资源,为体育事业发展获得行政支持,利用国家财政资源提供资金。所有人也都不会否认,举国体制还会长久存在下去。只是在足球,尤其当职业足球成为世界足球最关键的主体部分后,传统的举国体制是否还能发挥绩效?

  举国体制的绩效,并不是体现在推广普及这项运动上,更是生产金牌奖牌,完成过去那个历史时期举国体制所承担的使命。因此曾经的中国足球,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联赛,业余体校之外,没有真正的青少年足球推广,业余足球本身,完全是自生自灭的状态。举国体制最终能将中国体育代表团推上奥运会金牌榜第一的位置,却无法改变中国足球积弱不振的事实,更不能逆转真正足球人口的逐年流失——这里的足球人口,不是指电视直播比赛的收视人群,而是真正定期参与足球运动、把足球当作一种生活方式和形态的人口。电视球迷,未必就是真正的球迷。

  “韦十条”最有底气的理论依据,就是这看似无往不利,并且有着强大政治支持的举国体制。六十年来的举国体制,能赢得金牌,能提升民族自信心,却在足球这一项最需要群众基础的运动上一败涂地。“韦十条”错在起点。

  以联赛为平台,给那些承载政府职能部门成绩压力的青年球员实战机会,“韦十条”看似有其代言人拍胸昂立、顾盼自雄的资本,实际上这种底气的产生犯有逻辑错误:职业联赛创立,本来就是从举国体制的剥离。当初所谓把足球放出去,一来因足球成绩差损耗大,二来因足球有潜在市场自然存活机会,做出这一决策的时代背景,也是一个深入改革、推进市场化的节点。当改革迈出这投石探路的第一步后,已经注定没有回头路可走。

  “韦十条”却是在强力开倒车,隐隐中以北京2008竞技成功为依据,殊不知2008金牌丰收,和提升中国足球,有着运动社会属性的不同,真正高职业化市场化的项目,2008有多少金牌入账?传统的举国体制能完成政治意义上的金牌丰收,却未必能打破足球篮球网球的天然瓶颈。

  举国体制绝不是不可变的祖宗家法,也早不是万灵药膏。举国体制不是和市场体制相对立,但强行嫁接,只会结出恶果。不明就里,以举国体制食古不化还自豪,是继续追求以一队一胜得来政治资本的赌博,其后路都可以想见:倘若“韦十条”N年后输得血本无归,仍然可以说这是以前放任自流、不够举国所造成。

  其实中国足球何时又“不举国”过?职业化改革十六年,没有一个赛季不受到行政力量的干扰,最终如果认定足球失败是“放任自流”所致,却是忽略了“放任自流”一直没有真正彻底放任自流过。拉大旗扯虎皮,这回换成了举国体制。(颜强)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