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字号”球队大举“入侵”国内联赛的设想,顿时引起了中国足坛的极大震荡。
把国家队体系与联赛体系混为一体,职业足坛罕见。这种看似新颖甚至大胆的“嫁接”,能否实现,到底效果如何,尚未可知。毕竟,在近20年前,我们曾经尝试过,但最后的滋味,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按照比较流行的理论,面对问题,最坏的结果是不作为,即便是错的作为也胜过不作为,因为从错误中可以吸取教训,找到方向。在这里可以看出,韦迪主任上台伊始,正试图以雷霆手段拯救沉沦中的中国足球,起码,这种心情和态度是可以理解的。
那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大的震荡甚至质疑?
国脚没球踢,领导干着急。那么,干脆我们自己组个队打。这种头疼医头的方式或许能在短时间内解决点训练比赛的问题,但长期下去呢?这本应该是俱乐部预备梯队联赛解决的问题,却被简单地靠组队来解决。就算有效果,那效果也想必有限。
确实,中国俱乐部的梯队建设水平参差不齐,而预备队联赛系统又尚未完善。新的设想,确实可以起到一些“代养”的作用,但这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俱乐部梯队、以及中国足球基础面的问题,甚至还有反作用的危险——能进国奥的人毕竟有限,反正国家代管了,那俱乐部干脆不要梯队了,随便拉几人凑数好了。
至于统一风格的问题。这更多的是领导和国字号教练的问题。国字号教练一来得有水平,二来得有手段实现这统一的风格,否则即使打起联赛,毕竟不是一位教练来带国奥、国青、国少,还得看人。至于领导,如何避免长官意志,如何将风格延续下去,并制定规章使其不轻易更改,这应该是领导们迫切需要解决的。
这样的问题还有不少,比如如何判断主力的问题,如何维护比赛时的公平问题,如何维护俱乐部和赞助商利益问题,甚至国字号教练们打联赛的收入问题、心理平衡问题……国奥入超设想中的十条意见,相对而言比较粗糙,对于问题的解答还需要细化来化解疑惑,尤其是从业人士的疑惑,这其中联赛委员会和俱乐部的意见十分重要。
有了解决问题的端正态度和进取心,问题就解决了一半。但另一半,还得靠科学的手段。具体到中国足球,足球和职业联赛自身的规律,才应该是决定这一切的基础。所谓科学发展,不外如是。
摸着石头过河,很好,但首先得摸着石头。(新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