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杭州日报:乒超天价营造出的繁荣浮华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03月19日09:33  杭州日报杭州日报

  想想看,花1133万元买一个乒乓球运动员2年的国内联赛的使用权,哪怕她的名字叫郭焱,哪怕中国乒乓球水平全宇宙第一,这价码都有点让人心肝儿乱颤。反正随便到大街上,问问那些过马路的、打酱油的,估计没几个能信这个“玩笑”。

  但这个“玩笑”却已经成为板上钉钉的事件,并就此载入中国乒乓球发展史,乃至关于世界乒乓球历史的教科书中。中超联赛的转会标王,是2003年吴承瑛创造的 1300万,此后再没有球员转会费超过1000万。而CBA的标王,则只是薛玉洋区区60万,与乒超完全不是同一档次。

  几次乒超摘牌大会的天价频出,倒是给那些拥有乒乓球国手的俱乐部指了条“开源”的金光大道——每年只要把乒乓球国手往摘牌榜上一挂,就坐等钞票“哗啦啦”地飞进了口袋吧。特别是对于那些拥有国手所有权,却囊中羞涩的俱乐部来说,此招一出,无疑起到了“劫富济贫”的效果。

  只是由天价营造出的繁荣浮华,是不是意味着中国的乒超联赛已经拥有了造血机能呢?是不是代表乒超联赛以及不少中小俱乐部就此解决了生存和发展问题呢?至于职业化的称呼,该是伪的还是伪的。

  相信内蒙古、江苏、山西等几家俱乐部在当时摘牌大会的疯狂叫价过程中,肯定是异常兴奋、极度过瘾的。在竞相攀比的气氛中,想不投入都难,中国人都是要面子的,更何况叫价的结果也关乎他们身后各大集团的利益与形象;再者说,这次摘牌大会上能拿得出手的乒乓球好手就这么几个人,不抢他们,还能抢谁?如果想打好成绩,当然需要好队员,想得到为数不多的那么几个好球员,那就拿钱砸吧。一番争夺的结果,除了其他几家跟着分钱的俱乐部心满意足外,抢到队员的俱乐部在得意之后,倒是不妨想想自己会不会成了冤大头。

  游戏,是需要带点刺激的,但也不能玩得太过火。一场游戏下来,除了几个靠边站看热闹的,一边鼓掌一边偷着乐的之外,几乎所有的参与者都成了过把瘾的主儿,一旦他们发现付出得太多,而得到的又太少,一时的刺激换来的恐怕会是长时间的痛苦。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