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人民网刘小明:冬奥会金牌背后大收获

  中国冬奥军团征战温哥华,收获了5枚金牌、11枚奖牌,刷新了多项世界纪录和奥运会纪录,取得历史性的新突破。不过记者认为,比这更重要的是人才收获。

  通过冬奥会,国人认识并熟知了中国花样滑冰队总教练姚滨、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队主教练李琰。他们两人业绩卓著,率领弟子为祖国争金夺银立下汗马功劳,共同缔造这次的5枚金牌。姚滨和李琰有相同之处,都是在东北黑土地长大的中国人,不同点在于一个是“土造”,一个是“海归”。姚滨在国内专业队从运动员到教练员,摸爬滚打40年;李琰参加1988年、1992年冬奥会后退役,到国外闯荡了十多年。两人经历有所不同,却都怀有一颗中国心,都是干事业的人才。中国冬季运动这两人的横空出世,给人带来很多启示。总结分析并推广他俩的成功经验,实在有必要。

  一,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姚滨和李琰都是个性强的人,有才能有见解,常常采取与一般人不同的看法与作法。既然聘用他们,就要信任和放心大胆使用他们。试想,当李琰刚接队与王蒙(加三点水)等主力出现矛盾时,如果主管领导不闻不问,没有给予足够支持,李琰还会义无反顾干下去吗?姚滨带队也遇到过不少的挫折,成绩不理想,体育部门仍然让他享受奥运冠军级教练的待遇,全力支持他的工作。

  二, 充分发挥中国独特体制的优势。李琰多次讲到,在中国执教与在美国执教最大的感受是,一个有举国体制的充分保障支持,一个主要靠个人单打独斗。在中国,短道速滑训练场地设施,外出比赛经费,队员伤病恢复治疗,挑选年轻新秀,教练团队配合等等方面,使人处处感觉到集体的力量。日常工作不用主教练事无巨细操劳,她可以把最主要的精力集中于解决训练比赛关键问题。

  三, 洋教头好还是土教练好,对此中国体育界一直争议。冬奥会的实践说明,提高落后项目水平必须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离不开洋教头帮助指导。但洋教头不可避免的弊端在于不太了解中国国情与中国人文化、性格特性。没有哪个洋教头能像李琰、姚滨那样和队员推心置腹、体贴入微的交流关心。所以,最终实现中国队的强大,还是要以中国教练为主。

  四, 只有融入国际体育大潮流,才能参与竞争,获得认可。李琰懂英语,深刻了解各国短道速滑发展状况与趋势;姚滨英语虽不如李琰过硬,但他对花样滑冰的艺术语言、服装设计、动作编排诸方面,同国外大师一样的精通,常年奔波国际赛场,成功走向世界,为他俩成长为国际一流人才奠定基础。

  姚滨与李琰的涌现,再次告诉人们,如今中国各行各业包括许多落后于世界水平的领域中,不是没有人才,重要的在于如何发掘能人,并创造条件,改善环境,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大舞台。(刘小明)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专题 

更多关于 冬奥会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