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城市晚报邹鹏亮:金牌为何“势在必得”

  一群最好的演员始终不会干过一个最好的导演,一群孤交绝世的刺客终究要输给一个点石成金的将军,一帮赛前志在必得的选手终究会不如一位赛前卧薪尝胆的运动员,这就是昨日上午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比赛带给我们的最深印象,在许多人眼中势在必得的一块金牌最终却擦肩而过。

  四名中国选手闯进女子空中技巧比赛的决赛,成为决赛中选手最多的代表队,可最终我们却和金牌失之交臂,是“数量”忽悠了“质量”,是对手忽悠了教练,还是舆论忽悠了看客?四年前韩晓鹏能够一跃夺金,如今却止步预赛,这就注定空中技巧这项比赛会是冷门的温床,高难度的空中动作也势必“冰冻”众多热门人选。四保险最后保住的却是一银和一铜,这是许多行家和看客赛前不会想到的,为何会出现这一幕?答案其实很简单,在去年的世界杯比赛中李妮娜是冠军,其余选手也名列前茅,这让所有人都忽视了对手,其实从冠军拉西拉赛前上报的比赛动作来看就明显是冲击金牌的,两跳均是高难度动作,第一跳是全场最高难度,第二跳难度和李妮娜相差无几,从中不难看出她在赛前的针对性明显比中国运动员更细心,更大胆。中国队员不仅仅输在意外上,还有准备不足。从比赛中不难看出中国队教练的想法一直处于“保金”的战术中,而不是“拼”。教练组有什么资本去“保”?只是因为中国队进决赛的队员多?要知道,我们历史上从没有在该项目上拿过金牌,有什么可“保”的?直到拉西拉一跃成名,才迫使最后一条的徐梦桃不得不挑战全场最难动作,可对一名90后的选手来说这样的压力无疑过于沉重。集团作战既有优势,也有劣势。

  “李妮娜夺金势在必得”,这样的观点成为许多媒体赛前炒作的焦点,也让不少看客变得盲目乐观,可最终的结果却是中国女选手依旧无法在冬奥会上夺取这个项目的冠军。有些舆论为何会对从未在冬奥会上这个项目夺金的中国队员信心十足,答案无外乎是人数的优势和对对手的不了解。金牌缘何会“势在必得”?就连统治了女子短道速滑3000米接力16年的韩国队都会功亏一篑,何谈势在必得。比赛变幻莫测,冷门经常出现,友情告诫看客们要先看明白对手情况,勿信势在必得。

  ■邹鹏亮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专题 

更多关于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