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是一项历史悠久的世界性运动,在不少国家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比如,有统计称,在中国的群众性体育运动中,打羽毛球的人是最多的,多个城 市羽毛球馆爆满的情形,看来支持这种说法;羽毛球在东南亚和东亚各国都是普及程度很高的运动,在印尼等国甚至有国球之称;在羽毛球的发源地欧洲,虽说竞技 水平已被亚洲抛离,但玩羽毛球的人并不少。
奇怪的是,这么一项世界性的、有广泛群众基础的运动,却没有多少商业市场。国际羽联在国际运动组织中只是一个小角色和“清水衙门”;大型赛事的关注度下降,世界杯甚至一度“流放”到中国湖南的一个小城举行;还面临危机,一度传出羽毛球有被踢出奥运会的危险。
市场推广和开发不力,国际羽联脱不开干系。事实上,国际羽联管理的混乱和效率低下,曾遭受不少批评。在市场开拓上,国际羽联几乎无所作为;在市场推广方 面的改革上,国际羽联动作缓慢滞后。作为竞技水平世界老大的中国羽毛球队,就多次对国际羽联的做法表示不满,李永波曾多次“炮轰”。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难道国际羽联里都是些不干活白吃饭的家伙?
1月20日《体坛周报》刊登的国际羽联第一副主席派山的一篇专栏文章中,似乎揭开了一些谜团。派山的文章名为“用心管理羽毛球”,他在文里透露说,在国 际羽联,所有工作人员都是狂热的羽毛球爱好者,都是羽毛球业余高手。年过50的派山相信,一般20出头的羽毛球爱好者,都没法跟他单挑。读了全文才明白, 派山的所谓“用心”,指的是国际羽联的每个人都从心底里热爱羽毛球。
原来如此,国际羽联的每个人都是业余羽毛球发烧友。这看起来类似许 多业余运动组织,大家兴趣相投凑在一起。但只凭一群业余爱好者的“热爱之心”,能管理好羽毛球吗?能开拓羽毛球的市场、提高羽毛球的影响力吗?羽毛球运动 的现状已给出了答案:不可能。要搞好羽毛球,国际羽联迫切需要的不是爱好者,而是更多管理和市场营销方面的人才。
国际羽联上下热爱羽毛 球之心令人钦佩,但显然,他们在羽毛球市场的开拓上就不够用心了。但对羽毛球尴尬的现状,派山并不觉得难堪,反倒自豪地标榜他们的纯洁之“心”,“我们不 是从钱眼里挑市场,不是一味地与大企业大赞助合作。”“这么多年了,我们没有丑闻,没有商业纠纷,这是我们管理的成绩。”
原来国际羽联管理者是如此“居心”,难怪羽毛球市场日渐萎缩了。顺便说一句,国际羽联没有商业纠纷,并不是因为他们管理出色,而是因为他们手中没有多少商业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