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体育的这些碎片
京城饭局达人老六创了一个“碎片体”,在网络上写了“关于足球的记忆碎片”、“关于泡妞的记忆碎片”、“关于毛片的记忆碎片”系列,并拼成一本《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从此,碎片体风靡江湖,老男人煽情时都爱用。《我们台湾这些年》用的就是“碎片体”。
现在写“我们体育这些年”,我碎片一下,用烟熏火燎的嗓子,作沧桑状捡拾些这十年的体育碎片,凭吊一下青春,怀疑一下人生,不亦乐乎?
2001年,我在中关村成为一个IT人,穷小子娶到了他的第一个新娘子。新娘子是经常在篮球场看我踢球的大学同学,结婚之后她再也没看过。不过,那一年,老米卢带着一帮愣头青十强赛的时候,我家娘子竟然能背出中国队的主力阵容。
次年,中国队未进一球净吞九蛋,让我的豪言再无用武之地。抚杯长叹,才发现人生很虚无,所有的热闹,都成为一个荒诞的春梦,再也寻不回了。
但那年毕竟有姚明,让人们又开始喜气洋洋,我隔壁的《青年体育报》,把大标题错写成了“壮元”,姚明那时还瘦得像克劳奇。几年之后,这份毕熙东一手创办的报社倒闭了。那时的主编是董路,为了米卢跟李响“争风吃醋”。那一年,我到了一家报社,这家报社比他们倒闭得晚一些。
姚明的身子越来越壮,所以骨头越来越脆。他和弗朗西斯一见钟情,那时候麦迪还在魔术混着,朦胧着眼睛睡觉,张开眼睛跟卡特闹别扭,实在闲了拿个得分王。2003年,乔丹退役了。
姚明驾临美利坚,是体育这些年最雄浑的个人事件,他直接导致了《篮球先锋报》的降生。但在第一代篮球迷眼里,乔丹退役,才能跟“一个时代”扯得上关系。那个在罚球线起跳的吐出的舌头,是永远的宗教图腾。
我一直以为,运动员是一个特别的物种,他们听领导话,说让球就让球,得胜之后特别平静,输了也挺有礼貌。姚明是一个过渡,起码他很能侃。从刘翔开始演化到了人。狂,我老爸说,这小子真狂。2004年奥运会,刘翔双脚起跳窜上领奖台,让我心里野草疯长,KAO,一个新时代就这样来了么?他们终于像人了。
刘翔夺冠那一年,我到了新京报。这个报纸的生日是两个“11”,一个意义重大的数字。第二年,《南方体育》死了。这张报纸是文青的基地,阿乙、刘原、张晓舟、龚晓跃,还有那位没干多长时间的范美忠。张晓舟把球评都写成乐评,《飞啊飞啊我的马》,都是白衣飘飘的名字。
他们横行的时候,还没李承鹏什么事。张晓舟后来写《弄他!弄他!重庆就是一座很搞的城市》,引来重庆方面反击。经过今年这些事,发现张晓舟竟然是个先知。
南体之后不看报,自那以后,我也看《体坛》,但哥看的是新闻。
再以后,是火炬,是北京奥运,是反赌,无可言说,一一列下,是为记。□潘采夫
新浪体育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