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公安部牵头的足坛反赌风暴,让中国足协陷入尴尬。没有人说得清,中国职业联赛的参与者们,那些运动员、教练员、裁判、俱乐部,甚至足协官员,究竟有多少人曾经参与其中。更不清楚的是,为何职业化十几年来,监管缺失,流毒泛滥?
作为行业管理者的中国足协,再次被推到前台——足协管了么?管得怎么样?为什么管不好?
在公众对足协不作为的质疑声中,原定今日召开的足协会员大会也因故推迟,足协官方网站给出的理由是,《中国足球协会章程》修改意见反馈工作尚未完结。
郝劲松发难
公民郝劲松,这次的角色是个球迷。他把装满炮弹的枪口,指向中国足协。
这个想法,两年前就一直在他脑子里盘旋,在北大的一堂课上,一个教授提到记者狂骂足协官员,他灵光一闪,中国足球这么烂,足协是不是应该成为被告?他认为,应该让球迷知道,足协光骂是没用的,诉讼是另一种途径。
两年来,他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机会,他需要一种声势和环境,让火力最具杀伤力,不能打在棉花上。当公安部打击赌球的消息扑面而来的时候,他觉得时候到了。
2009年11月4日,备战亚洲杯的国足队员,开始在香河集训,同一天,体坛周报等媒体发布消息:《公安部门突然出手,再掀中国足坛反赌风暴》。次日,全国媒体悉数跟进,足坛打黑自此成为热门话题。
20天后,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副局长徐沪接受央视焦点访谈采访,首次代表官方公布了打赌案的诸多细节。
郝劲松认为,是时候了,他准备开战。他通过《半岛晨报》公布了手机号码和邮箱,接受球迷的线索举报和投诉。这是第一步,第二步,他要给中国足协写一封公开信。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郝劲松措辞激烈:“足管中心的最高领导、足协主席应该辞职向球迷谢罪!”
郝劲松想表达的意思是,中国足坛赌假球现象如此泛滥,足协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足管中心对赌球、假球在管理上不作为,严重渎职。
他要以球迷的身份,用法律的手段,进行一种追究,赢得一个说法。
郝劲松得到了支持。民间反赌球联盟负责人任杰,正在筹备10个城市的球迷合作活动,准备以球迷和联盟身份状告中国足协不作为。
著名足球评论员李承鹏说,他支持郝劲松,“有人说假球是一个金字塔结构,不,假球是一张网,足协是这张网的中心!”
“隋波案”不了了之,龚建平案不处罚行贿者,17名裁判被足协内部处理;唯一一个被足协处理过的甲B五鼠案,也只是以罚款为主,禁止从事足球活动的处罚并未真正执行——在郝劲松、任杰、李承鹏等人看来,这种不作为,助长了假球、赌球的歪风邪气,降低了他们的参与成本。
“为什么尤可为这些人这么厉害,这么嚣张,他就知道足协不想管。”李承鹏说,干了也没损失,为什么不干?!
“任何有组织犯罪,都有保护伞,足协就是这些人的保护伞。保护伞不一定是参与犯罪,纵容也是保护。”郝劲松说。
被告是谁?
被推上被告席的中国足协,究竟是谁?
郝劲松说,连他都弄不明白。“我在网上找不到它的电话,不知道它有几个机构,谁是主席都不说明白!”
中国足协的身份,确实很难一句话讲清。两块牌子,足球运动管理中心和足协,同时挂在夕照寺北街东玖大厦7楼的办公室门前。
早在1955年,足协就已经存在。和中国的众多协会一样,在1993年改革前,其承担的主要是对外事务等务虚的工作,足球实际的行政管理职能由体委训练局负责。
1988年,为适应当时的国家机关改革浪潮,体委以足球项目为突破口,进行“协会实体化”改革,将体委的行政管理职能,逐步过渡给足协。1993年,国家体委训练局正式撤销,成立足球运动管理中心,和中国足协合署办公,足协正式承担起对足球的行政管理责任。因此,始于1992年的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实际由足协领衔。于是,一个尴尬的局面出现了——在体育法中规定的代表会员利益的社会团体,同时成为整个行业的管理者。
目前,足协的性质是体育总局的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每年分到为数不多的财政拨款,其运行经费主要靠自筹。足协50余工作人员的身份,是国家事业单位的职员,在体育总局有固定编制。
从1992年联赛开始,担任足协主席的人,就是袁伟民,虽然其早已在2004年卸任总局局长一职。实际领导和主管日常工作的,是足协专职副主席。从1992年职业化改革至今,先后有四人担任此职,分别为王俊生、阎世铎、谢亚龙和刚刚就任9个月的南勇。
在球迷和公众心中,这四个人,早已不是个体,而代表了中国足协和足球管理制度。中国足坛每有动荡,这四个局级干部的名字,便会代表足协出现在报纸版面上,承担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