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也就是12月4日中超联赛颁奖晚会那天,在广西北海市的一个越南移民区餐馆,正埋头“吸流”一大碗越南米粉。
突然听到挂在墙上的电视机出声:“为最佳新人获奖者邓卓翔颁奖的嘉宾是……(主持人这时候都爱拉长音)中国足协副主席容志行和上海广播电视台副台长林罗华……”。音落,不由自主抬起头,仰望越南移民围观的电视机。两眼溜圆紧盯的并非足球新人邓卓翔,也不是“志行风格”的冠名创造者容志行,而是林罗华。
准确说法,林罗华现在真正的职务应该是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的副总裁。
于是转头对身边吃米粉的同行者感慨:“瞧人家在电视台工作的干部,进步多快。而我们转行干体育和足球产业的,虚假繁荣,2009年才刚刚开始配合打击赌球。市场能不委琐吗?这么多年了,中超经营一塌糊涂,没啥进步,好惭愧啊”。
之所以在听到林副总裁时两眼放光,是因为勾起了一段上海旧事,一想就是一大串。
这人啊,只要一开始怀旧,那就是老了。老就老吧,以十数年的阅历,倚老卖老还可以多回首上海辉煌历程,展望祖国灿烂未来。
记得1986年10月,我们都是小青年,组织上安排我去上海协助BBC电视台卫星传送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对上海的访问。那天上海电视台的新闻部主任穆端正说:“伊丽莎白女王参观豫园,要派一个大个子摄像,否则那里九曲桥地方拥挤,别漏了镜头”。上海台精挑细选的大个子摄影记者,就是林罗华,上海电视台新闻部第一高度。
后来BBC和VISNEWS的英国人都说,女王在上海的二十小时很愉快。
我就心想了,参观豫园能不愉快吗?那么多好小吃,还有高个子记者拍新闻,换谁谁都愉快。以至后来传说北京申办奥运会时,伊丽莎白女王的女儿,国际奥委会委员安妮公主都曾表示喜欢上海。我随之也瞎想,这大概和当年伊丽莎白女王访问上海有关,和当年上海电视台派高个子摄像,记录女王参观豫园有关。
陈逸飞先生的油画、电影《海上旧梦》,喜欢描述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旧上海。而咱哥们儿的上海旧事,更愿意说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的上海。
记得第一次到上海,是1979年学校放暑假,那年正是改革开放元年。从青岛乘“长自号”客轮五等舱抵达上海公平路码头,第一件事就是花四毛钱在外滩的黄埔公园照个模样,背景一定是上海大厦。随后独行南京路,省吃简用走进第十百货商店买了件“鸡心领”足球背心。晚上在上海火车站旁边的胜利浴池洗澡、搓背、睡觉,来了个一条龙服务。那时的上海给我的感觉就是大白兔奶糖、生煎馒头好吃,女同学洋气!
以至后来经常参与体育工作,仍然最崇拜上海女运动员。
1985年去瑞典报道第3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就喜欢找上海运动员倪夏莲、何智丽、曹燕华“套瓷”。1987年去马来西亚转播女篮奥运会外围赛,也最愿意看丛学娣、凌光打球。当然了,男运动员中的跳高名将朱建华,篮球中锋张大维,排球二传沈富麟,足球前锋李中华,也都令咱崇拜得一塌糊涂。
喜欢上海,怀旧上海体育,关注上海足球是有情结的。因此时不时调侃一下上海申花,动不动惹一下申花领导是很正常的,这都是因为太喜欢上海了。上海足球要的不仅是知名度,其实更需要的是美誉度。上海的旧事之所以被怀念,还是因为上海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诱惑,那就是招人想往。
棋 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