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运动开始于1895年,在美国马塞诸塞州霍利奥克城,一位名叫威廉·G·摩根的天主教青年会体育教育督导在辅导人们进行各种体育锻炼的实践中感到当时流行起来的篮球运动固然很好,但运动剧烈,不太适合年纪大的人,因此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之后,他创造了一种新游戏。
摩根从网球运动中受到启发,他将网球的球网升高,让多人隔着球网用手直接拍击球进行游戏,并先后用网球、篮球和篮球胆进行了试验,最后制作了历史上第一批排球:这种球外表为皮制,内装橡胶球胆,圆周为63.5到68.6厘米,重量为252到336克,与现代排球近似。
在网球场上用篮球内胆进行比赛,双方人数不限但要相等,各据一方。将球胆在球网两边来回传托,使其在空中飞来飞去,这就是排球最早的雏形。最初的排球运动只是一种消遣,比赛人数的多少,球的大小,比分的多少都由比赛双方临时协商决定。很快这个游戏就在基督教青年会中广泛传播起来,最早被摩根和斯普林菲尔德市体育干事弗兰克·德博士及消防署林奇署长共同商定名为“小网”(Mitontte),1896年第一次表演赛之后,改名为“Volleyball”,这个名称一直被沿用至今。
排球运动诞生后,很受美国民众的欢迎,教会及学校纷纷开展了排球运动。排球的第一个比赛是1896年春田市举行的排球公开赛,这也是世界上第一场排球比赛,当时比赛采用五人对五人。同时,这项运动也引起了美国军队的重视,将其列为美国的军事体育项目。美国创始排球运动后,通过教会的传教活动和军队的军事活动,逐渐把排球运动传播到世界各地。
排球运动的传播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首先传到美洲的加拿大、古巴、巴西等国家,传入的渠道多是通过教会。排球传入亚洲是从1900年开始的,首先是印度,然后波及亚洲诸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排球运动随着美军士兵的远涉重洋,登上欧洲大陆。1964年进入奥运会,成为深受世界人民喜欢的运动。
至于排球是于何时何地由何人介绍到中国的,已无法考证。现有的历史资料证明,早在1905年中国的广州、香港等地就已开展了排球活动,多在基督学校内开展,基督青年会对推广排球起到了重要作用。1913年5月,第一届远东运动会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到了开幕那一天,只有菲律宾一国报名排球比赛,于是怂恿中国参加。当时任中国队总领队的美国人勃郎·格雷同意了菲队的请求,从田径、足球队中临时选人,匆忙上阵,头顶脚踢,结果以0比2的比分连输两场。这便是我国参加最早的国际排球赛。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开展排球运动采用的是16人制的比赛,每队16人上场,分别站成4排,每排4人,故中国人称此项运动为排球。排球在中国的发展先后经历了16人制、12人制、9人制和6人制的演变。1950年7月,在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举办的全国体育工作者暑期学习会上,首次介绍了6人制排球规则与比赛方法,1951年正式采用6人制。从此,6人制排球在全国逐步开展起来。经过百余年几代排球工作者的努力,排球运动在中国逐步得到普及和发展,运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女排先后7次荣获世界冠军称号,其中两次摘得奥运会桂冠,对世界排球运动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