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分组抽签是个设计战局、展望精彩的好时候,但那一刻,肯定有很多球迷像我一样,想到了眼巴巴的中国足球,并对新西兰进军南非嗤之以鼻,对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位列32强不服不满,甚至一度认为国足取代他们去南非也完全不影响世界杯的质量,甚至有可能……
当然,这其实是失望之余的白日遐想。
我们反过来看他们走过的路,绝非国足所能:人家斯洛文尼亚是在附加赛中淘汰了俄罗斯队才进军南非的,换了国足碰俄罗斯,岂不被打成筛子?斯洛伐克则是在小组赛中力压斯洛文尼亚和传统强队捷克,直接拿到南非机票的。换了国足有这可能吗?
或许只有新西兰队值得国足妒火中烧了——在澳大利亚队脱离大洋洲赛区进入亚足联后,大洋洲赛区已经是新西兰队的独角戏。他们只需要边玩边踢地赢了斐济、瓦努阿图和新喀里多尼亚(可能很多中国球迷都没听说过这个名字),就可以称霸赛区。事实上他们只有一场真正的比赛——与亚洲第五名巴林队单挑。
事实上,新西兰主客场总比分也只赢了巴林1:0。而这样的事,即使是如今状况不佳的国足也依然不难做到。
新西兰、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这些32强里的相对弱队所处签位给了我们遐想,顺着这个思路“白日梦”下去,我们倒是不难发现中国足球该走的路——我们姑且称之为“新模式”和“斯模式”。
先说“新模式”。新西兰模式得益于澳大利亚的“脱大入亚”。我们不能怪澳大利亚——即使人家来亚洲,也是和韩日沙伊们争夺名额的,国足排名连亚洲前十都只能远观,跟人家不犯话。但如果我们反其道而行之——“脱亚入大”呢?进军世界杯就会变得简单:只要打两场真正的比赛,赢了新西兰和亚洲第五就可以了(要知道我们平时是没机会和亚洲第五过招的)。
再说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的“斯模式”。
巧得很,斯洛文尼亚第一次打进世界杯的时间和国足一样,也是在2002年。他们的首届世界杯首秀甚至和国足也一样——三战皆北。甚至他们的首席射手、当年效力大连实德的西历亚克在当时的甲A也只能算是中游偏上的外援。虽然来自欧洲,但没有多少球迷认为斯洛文尼亚比咱的国足强多少。
但如今的情况是,斯洛文尼亚人进了南非世界杯决赛圈,国足却在为亚洲杯决赛圈的门票摸爬滚打了一身泥浆还没拿到手。
2008年欧洲杯期间我曾去过斯洛伐克,那是个首都商业区都比不上沈阳铁西广场繁华的国家。但就是这样一个经济不发达的斯洛伐克,在欧洲也绝对算不上是一二流球队的斯洛伐克,在今年第一次拿到了世界杯入场券,而且是直接晋级。
两个欧洲足球的草根国度一跃成为世界杯堂上贵客,为什么?因为身在欧洲,队员常年浸润于高水平联赛锤炼,打欧冠打联盟杯,国家队则经常和欧洲高水平球队过招,提高得快,还容易知己知彼。而我们的国足,一年内只能和黎巴嫩、伊拉克们打两场貌似风生水起的比赛。偶尔盼个欧洲队来,还是旅游观光的。进入欧洲联赛踢球的更是凤毛麟角……
那么,国足未来的两条道路也就很清楚了:或者 “脱亚入大”谋求晋级世界杯的捷径,或者 “脱亚入欧”谋求更多发展良机和环境。无论去大洋洲当 “鸡头”也好,去欧洲当 “凤尾”也罢,总比如今懒散地混在亚洲二流圈里好。
何况,无论借大洋洲名额晋级世界杯,还是加盟欧足联后世预赛可以在国内主场对阵意大利、西班牙(就算惨败总比VS黎巴嫩、VS伊拉克过瘾),都算是给球迷带来了切实的好处!
□姚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