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衣云鹤
什么是“回超”,北京最大的社区回龙观足球联赛的简称。
不要哑然失笑,不看中超看“回超”,正是流行在回龙观的口号,而且,追捧者还不少。
中国足球苗子缺乏,基础设施需要投入,比赛组织需要投入,在此之前这都是一个巨大的财力耗费,往往是虎头蛇尾,不了了之。
不过最近几年,在很多城市出现了以体育休闲为目的的足球俱乐部和足球球联赛,有模仿欧洲会员模式的外国人主办的俱乐部,有以社区为载体的小型联赛,甚至出现了渴望加入职业联赛的企业行为。
这些组织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足球当中来。尽管这些人中的大多数,不可能走上职业足球的道路,但是足球的整体成功源于各个细节的成功,“回超”联赛的灵感来源于英格兰社区盾杯,已经成为了草根足球的成功典范。
作为亚洲最大的经济适用房社区所在地,回龙观这个曾经的村落,用不到10年的时间完成了城市化,一座图纸上的新城拔地而起。随之而来的,是30多万的外来人口与来自北京市区的拆迁户,而“回超”,这个由回龙观社区业主自发组织的业余足球联赛,与这个京郊的移民之城一道,如野草般生长。
6年前,“回超”处在仅有9支球队,赛程不过两个月的萌芽阶段,而回龙观的业主们作为组织者,想把它经营成为具有职业联赛风范的业余联赛,当它发展到第六届,如愿成为拥有22支球队,780名注册队员。240场比赛,赛制规范化程度媲美“中超”的庞然大物时,草根足球的本质力量也已凸显无疑。
作为民间足球的代表,“回超”的影响力已然不低。
早在两三年前,年维泗、沈祥福、郭瑞龙等足坛元老,就曾先后与回龙观球队踢过友谊赛以示鼓励,其中第一任中国足协主席年维泗老先生还应邀担任“回超”联赛的名誉顾问。而作为央五的老牌栏目《足球之夜》,更是前来关注“回超”并为其专门录制了一期节目。
《足球之夜》节目制片人刘建宏曾对媒体说:“我们国家足球都搞专业队,但国外很多职业球队都从社区中出来,英超一些豪门俱乐部都来自社区,我也在等,这也许是发展中国足球的另一种方式。”
虽说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番话只能当作美好的希冀,但名宿的鼓励和央视的关注,对“回超”的发展起到了切实的作用,也增强了组织者搞下去决心。
从最初的各掏腰包购置简易设备,队与队之间定时定地的约战,到现在的商家出资赞助,球衣胸前广告冠名,制定成体系的赛规赛制,“回超”一点点积攒起的专业姿态正刮起一阵名正言顺的草根旋风:各队统一设计队徽队旗,大赛前安排专门集训,数千人参加盛大开幕式,国家级裁判到场执法,联系媒体报道,挣积分、排名次、请教练、评射手……正规堪比职业赛事的“回超”,其味道与踢野球不可同日而语。
在制定了外援政策之后,一些“腕儿”们的加入更是吊起了大伙的胃口,前国脚高峰和宫磊便是“回超一族”。虽说高峰一场独中十元的创举多少让草根味淡了些,但昔日球星的加入足以看出小小“回超”的大大吸引力,从某种角度来看,也未尝不是件好事。
“回超”的“茁壮”,带来了草根足球在全国范围内的金秋,如果到网上搜索“业余足球联赛”词条,有关各地的业余足球联赛消息有20多万条,大至北京、上海小到萧山、乐山之类的县级市,都搞得红红火火,“珠三角联赛”更是成了中国第一个公司化运作的地区职业足球联赛,国际足联的“草根计划”也在此时植入中国寻求合作。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有朝一日,或许会在中国的草根队伍中看到我们的霍芬海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