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上赛季辽沈德比时球迷打出的标语,虽然辽宁重返中超,但只要两支球队仍在同一城市,二虎共存一山的情况就很难真正解决,中甲小弟的生存环境也就无法得到改善。
四川队在打入中甲联赛两年之后,终于再度被打回乙级。对于一支没有强力经济支持、没有市场的中甲球队,这并不是一个令人吃惊的结局。类似于川军这样的球队在中甲不在少数,随便一扒拉就有南京有有、青岛海利丰、北京燕捷圣等,他们在中甲的任务就是保级,年年如此。因为这些俱乐部的老板根本不会给他们投入资金,球队生存只能靠招商和灰色收入。但通常招商收入为0,那么只剩下灰色收入。所以人们应该不会奇怪,为什么青岛海利丰会把球往自己家的球门里踢。
翻开中甲名单,13支球队,构成两个群落———所在地没有中超与有中超的,这两个类别分野几乎决定了两个群落的成绩。今年联赛前七名,辽宁、南昌、沈阳、东亚、广东日之泉、延边、安徽,其中五支球队所在地,没有中超的球队,而上海东亚和广东日之泉都是各自省市的全运队,身负十一运的任务,情况比较特殊。
而后六名分别是北理工、上海浦东、青岛海利丰、南京有有、北京燕捷圣、四川。这些球队所在的城市无一不有中超球队:上海申花、北京国安、青岛中能、江苏舜天、成都谢菲联。
为什么同城没有中超的中甲队伍成绩全面压倒同城有中超的球队呢?这是个问题!
我们还可以对比这样一组数字,北京国安今年平均上座率3万人,北京燕捷圣300人;上海申花12000人,上海浦东300人;青岛中能5000人,青岛海利丰200人;广州医药15000人,广东日之泉900人。
还有一组数字也不妨对比一下,北京国安投入1亿元,北京燕捷圣800万元;上海申花5000万元,上海浦东少于1000万元;青岛中能2000万元,青岛海利丰600万元;广州医药6000万元,广东日之泉1000万元。
到底哪组数字是原因,哪组数字是结果,已经一目了然。这一系列数字,说明了这些中甲球队为何如此惨淡地经营,无人问津。于是中甲形成了两类分野:一边是所在城市没有中超的队伍拼命想冲超,而同城有中超的球队则混着日子,得过且过,甚至有的常年拖欠工资,只依靠赌球度日。
马太效应在中国足球大环境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一山难容二虎,有钱的老大只会越来越有钱,没钱的老二只会越来越惨淡。
采写:本报记者 唐元鹏 魏必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