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看传统戏,向来喜欢围绕“兄弟”情谊作曲折文章。戮力同心或者尔虞我诈,都是被嚼烂了的话题。譬如上海男篮垂危之际,姚明回师救援,这是“千里走单骑”;下半场一开锣,炒掉李秋平位子,婉拒刘炜,便又是“杯酒释兵权”。
姚明、刘炜是哥们,相识十几年。发小、室友、 同仁,一块玩“魔兽”、掰扯大闸蟹的伙伴,从哪个角度看,都算得上是“兄弟”了。能闹到反目的地步,其背后的内幕,实在一言难尽。程序上说,刘炜这事儿有点过火,不听组织安排,身上还背着合同就要往外跑;但从道义上说,刘炜在上海队最困难的时候都没有走,现在一门心思离开,莫非真的在表示“你不仁,我不义”?
表面上看,两人的分歧在于一个“钱”字。“鸟为食亡”,你想挣点我想省点,雇员老板之间,永远都有这个解不开的疙瘩。这并不令人奇怪。而这事儿之所以越闹越大,绝不仅仅是利益问题,姚、刘之间还有个深层次的分歧,是“思维”。
在刘炜看来,身为上海队的旗帜性人物,为了家乡荣誉抛头颅洒热血,守土有责。兄弟回来,封个“一字并肩王”似乎是自然而然的事儿。而在姚明看来,分金买市的勾当,只是图个一时痛快。投资人算的是成本和产出,无论你手段有天大,都可以交给账房先生用算盘敲一敲。
除了身份的差异,这次争端,折射的是两种国民思维、两种经营模式的差异。刘炜这批CBA老臣,思维中还带着些啸聚山林、割地为王的江湖习气; 而姚明,耳濡目染的都是NBA的东西,在他的思维中,立于不败之地靠的是实力,而非感情,制度规范是牢不可破的。换句话讲,一个心怀着农耕文明,一个想的是丛林法则;一个是庄园主,一个是企业家。
这两种思维的交锋,关乎CBA联赛甚至整个中国体育的未来。马谡再好,流着眼泪也是被斩的———兄弟归兄弟,生意是生意。
·祁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