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撒娇,时间长了,自己也会撒娇。我定义为互动式撒娇。一个人总是被依附,势必变得黏糊。事实上,比之自助式撒娇,互动式撒娇的确要糯一点。
朱骏就是一个在被撒娇中学会撒娇的人,这听上去对朱骏不太公道,有点委屈。可细一想,委屈岂不正是撒娇的LOGO?
抱歉,我不研究朱骏时间长了,只能查百度。输入一个“朱骏”,再输入一个“委屈”,回车——唰,出来两条:一、杜威要找朱骏诉委屈;二、谢晖说朱骏感到太委屈。一个球员、一个发言人、一个投资人,在相互诉苦相互体恤中,完成了矫情的传染。“委屈”形成了循环,把撒娇办成了铁案。
精读两条搜索结果,不难发现,恰是撒娇圈中人朱骏这一年来的心路历程。“心路历程”也是撒娇的词,其实应该叫苦水倒来倒去。他让别人受了委屈,他自己也受了委屈。精确地说,他让别人觉得委屈,他自己觉得更委屈。
譬如,朱骏下放杜威。杜威没有证据就被怀疑,觉得委屈,所以要诉。朱骏只有怀疑没有证据,被喷口水,也觉得委屈!朱骏感到委屈,自己不诉,却通过发言人谢晖的嘴转述。于是生动,于是腻歪。这在人际交往中叫托付型表达,情绪更强烈。很多事情,是我扛着顶着罩着,而且还被人民群众不明真相着。瞧,多委屈。
或许,这也正是朱骏接手申花三年来,真想向公众传递的信息。但又言不由衷,只能玩小暗示,小透露,连博客都小成微博了。在我看来,过去一年,朱骏最让人耳目一新的举措就是开了个微博。一个向来被球员和教练撒娇的人,终于向公众和媒体倒苦水了,当然是小剂量的。附带着披露一些小强度的事端。
我要说,这些所谓的小事端,于足球圈其实危害不大,“互动”到新闻圈却危害很大。它让一些媒体丧失了基本的新闻判断,让一些记者丧失了基本的新闻操守。莫说我言之过重,我看过一些朱骏和记者一同参加的访谈,但见记者一口一个“老板”,俨然一位面对导师的女博士,亲切而肉麻,还字斟句酌像是意欲推心置腹地说些什么。
谁不知道你想的是什么,撒娇呗。
本报评论员 杨健
■品评
尽管申花成绩上不是很理想,但朱骏场外的一些工作还是值得肯定。
第一,朱骏领导下的申花俱乐部多次组织公益行动。2009年,申花俱乐部先后带领部分球员走进多所学校,把足球的快乐传递给学生;还曾组织部分球员前往普天公司下车间体验普通工人的生活。在传递快乐的同时,申花的社会属性于无形中得到升华。
第二,朱骏搭建了一个多角度的媒体平台。从官网到开心网,从视频节目《争争日上》到微博,朱骏今年在搭建媒体平台上颇为用心。这个媒体平台,让申花更加透明化,让外界更加了解和认知申花,也让外界有了更多途径可以和申花有直接、正面的沟通。
第三,朱骏搭起了申花商务平台的大致框架。从招商引资到承包票务,从建立网上商城,到与一些厂商开发申花系列产品,至少说明朱骏这位商界精英在足球商务上的尝试和努力。相比其他中超俱乐部,申花在商务方开发面已经走在了前头。
■品评
放眼2009赛季,对申花来说这是一个不成功的赛季,不成功的背后总有一些不靠谱的因素。
赛季之初,朱骏放出夺取亚冠和联赛双冠的豪言。有目标当然是好事,但如果不考虑自身实力而盲目乐观,那就无形中会给自己和球员平添许多压力。这也说明朱骏在对球队的定位上不准。
从赛季的备战开始,王洪亮、杜威、张晨、毛剑卿、陈雷等人先后被下放到预备队。下放原因,主要有训练状态不好、比赛表现不正常等。如果真是这些原因,下放完全可以理解。但拿不出证据仅凭个人判断,屡屡下放球员,而且对外大事宣扬的做法,有欠妥当。
本赛季客场对杭州队的比赛中,朱骏从看台走向了教练席临场指挥,上演了投资人客串主教练的一幕戏。朱骏多年投资足球下来,对足球的认知当然达到了一定境界,但毕竟不是专业。此外,朱骏指挥的几场比赛多数非平即负,这也直接说明教练不是那么好当的。
·王正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