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华网:全运会要破解的三个课题

http://sports.sina.com.cn  2009年10月26日21:53  新华网
新华网:全运会要破解的三个课题



  新华网济南10月26日体育专电(记者赵仁伟、岳东兴、贾文军)在历经50年风雨之后,全运会又站在了一个历史的关节点上。全运会的历史功绩无法否认,但也面临如何适应新时代进行改革的问题。要不要淡化金牌意识?能不能提高赚钱能力?该不该削减庞大规模?是摆在全运会面前绕不过去的“坎”,是需要破解的三个课题。

  要不要“金牌”?

  赛艇、射击、田径项目上出现的三例兴奋剂丑闻,不仅让十一运会蒙羞,也再度引发人们对全运会改革空间的讨论。

  上有三令五申、严刑峻法,但总有人不择手段、铤而走险,其背后无疑是畸形的金牌观在作祟。全运会是各省体育部门之间的利益之争。全运会金牌,往往成为各地政府考核体育部门的最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体育官员的升迁和运动员的饭碗。十一运会上,记者联系采访多个省的体育局长,他们大都心事重重,背负着拿金牌的巨大压力。而几乎每一届全运会后,都有因成绩不理想被调整下去的体育局长。

  正是“唯金牌论”的体育政绩观,让本来以培养人才、锻炼队伍为重要使命的全运会变了味,出现了许多“怪现象”:为了力拼全运会,许多运动员不得不带伤参赛、带伤复出;全运会一些项目的竞赛成绩远远好于国际大赛,但往往是昙花一现;一些经济发达省份为了金牌,不是埋头培养人才,而是将运动员交流和协议计分的政策运用到了极致,使全运赛场出现了“短期雇佣军”。

  “竞技体育必然会重视金牌,但关键是如何对待金牌,金牌给人带来的是什么?”青海省体育局局长冯建平认为,“如果金牌给运动员带来的是一夜暴富,给体育官员带来的是一夜升迁,就会有人为金牌不择手段。如果把这两条路切断,人们对待金牌自然会回归到比较平常的心态。”还有人提出,应该取消全运会金牌排名,从而给各省的“金牌狂躁症”降温。

  实际上,金牌大省与体育强省并不能画上等号。作为中国体育的风向标和指挥棒,全运会理应在推动我国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体育产业均衡发展中承担义不容辞的责任。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23日在评价十一运会时说,这届全运会竞赛成绩优异、破了不少世界纪录和亚洲纪录,但更值得高兴的是“和谐中国,全民全运”的理念得到了很好的贯彻,群众健身的热情在提高,全民健身设施得到普及。

  首都体育学院社会体育系主任李相如教授说:“全运会主题的转变也是对我们过去唱竞技体育‘独角戏’、‘金牌至上’理念的质疑和修正,体现了全运会核心价值的转变,就是将全运会从单纯的竞技体育运动改变为宣传体育、推动全民健身、引导人民科学锻炼的一个宣传手段。”

  能不能“赚钱”?

  全运会50年,经历了从纯粹由政府埋单转向兼顾市场开发的过程。自八运会以来,全运会市场开发收入逐届增长。那么,全运会能否有一天变为像奥运会那样能够赚钱的赛事?地方政府不再一味“烧钱”?

  上海体育学院教授、十一运会组委会市场开发顾问刘清早介绍,全运会的市场开发工作经历了4个阶段。前三届全运会是无市场开发阶段。第四届和第五届是市场开发萌芽阶段,有了零星的宣传广告,但没有专门的市场开发部门和计划。

  1987年广东六运会是市场开发的起步阶段,第一次由一家国有公司负责接受社会捐赠,不仅筹得4000多万元,还首次发行了体育彩票。到了八运会,市场开发工作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开始充分开发冠名权、广告权等无形资产,筹得一个多亿。此后,在借鉴奥运会经验的基础上,全运会市场开发收入也逐步攀升,十一运会筹资超过7亿元,大大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压力。

  企业为什么青睐全运会呢?十一运会运动装备唯一合作伙伴、特步副总裁叶齐的话很有代表性。他说:“从商业的角度来看,全运会的性价比很高。除去奥运会和广州亚运会以外,全运会是对国内影响力最大的体育赛事,同时它所倡导的‘全民全运’理念,与特步的产品定位和企业文化正相吻合。”

  但不可否认的是,全运会距离真正的自负盈亏还有很大距离,如何提高全运会自我造血功能呢?刘清早指出,首先,应该构建完整的全运会品牌,建立完整的全运会知识产权体系。其次,全运会应有全国的、长期性的市场开发计划。目前每届全运会的市场开发都是从零做起,仅由举办地政府承担风险和收益,这是与奥运会的最大差距。

  此外,与全运会的有关法律法规亟待完善,主要表现在国家还没有颁布全运会特殊标志使用条例,导致在知识产权保护上做得不够,侵权事件屡禁不止,执法依据仍显不足。

  该不该“瘦身”?

  全运会的“臃肿”,一直备受质疑。以十一运会为例,设33个大项362个小项,超过北京奥运会的28个大项302个小项;参赛运动员10991人,与奥运会规模相当;决赛的赛程超过半年,开幕式前已经决出104个小项的金牌。十一运会组委会一位负责人向记者笑言:“由于全运村人数庞大,餐厅里每一种食品的采购都是数以吨计的。”

  显然,全运会“瘦身”势在必行。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就表示,全运会现在的规模越来越大,会考虑全运会的“瘦身”问题。

  十一运会通信体协代表团副团长石霞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全运会应该减小规模,因为目前的状况对每一个东道主省市都是巨大的负担,可以说是不堪重负。并且规模太大也影响赛事组织的效果,毕竟盘子越大,漏洞也就可能越多。”

  “瘦身”已成共识,如何“瘦身”却未有定论。一种说法是,既然全运会设项是与奥运会接轨的,奥运会目前已经开始瘦身,那么奥运会减什么全运会就跟着减什么便是了。另一种看法是,全运会没有必要完全与奥运会看齐,可以砍掉一些中国百姓没兴趣、不喜欢的“欧化”项目,同时设立一些体现民族特色、有广泛群众基础的项目,比如围棋、象棋、台球等。

  有关人士提出,向群众靠拢、向市场看齐应该是全运会改革的方向所在。我国既然已经向世人证明了自己雄厚的竞技实力,就没必要每次都去争奥运会金牌榜第一,而是应该腾出精力发展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在设项上就要侧重群众喜闻乐见、广受市场欢迎的大众项目,从而让全运会成为引导我国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均衡发展的助推器。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第十一届全运会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