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晚八时,济南的“柳叶”,健康的刘翔再一次享受到国人的欢呼,就如同北京奥运会退赛之前。
去年 8月18日,北京的“鸟巢”,可能是刘翔第一次面对人生中无法逾越的“ 高栏”,也是中国运动员的伤病第一次被世界放大镜全程聚焦的“ 地标”。一年来,刘翔右脚跟腱伤病恢复的每个细节都被十几亿人不断放大。
为了给这位“国宝”疗伤,国家体育总局、赞助商等特事特办,给予了最雄厚的财力支持和最权威的国际治疗专家和医疗团队。在首次复出赛上,9名医生组成的团队分为医疗保障和后勤保障两组,分布在4个医疗点全天24小时为他护航。中国体育对“翔飞人”康复倾注的心血和他们的期待同样不可估量。
刘翔,还是那个刘翔;脚,却不是那双脚。
十一运会训练场黑白相间的新旧跑鞋时刻在提醒着人们,刘翔与姚明、桑兰、汤淼等所有知名和不知名的运动员一样,他也要面临伤病,为了让受伤的右脚更舒服,他不得不穿着一只旧鞋。
同样,十一运会赛场上面临伤病困扰的还有北京奥运会柔道冠军佟文、举重冠军唐功红、“体操之花”程菲… …一个个熟悉的身影不得不因伤退赛。与以往不同,这些“金牌大户”的退赛并没有被看做是放弃荣誉的“逃兵”行为,甚至得到了视全运会战绩为生存基础的地方队的支持,而国家体育总局官员也纷纷表态支持。
正如天津柔道队主教练吴卫凤在佟文伤后所说,“虽然金牌很重要,但运动员伤成这样还让她去比赛,这是不人道的,天津代表团的意见也是如此!”
国家体育总局举摔柔运动中心副主任宋兆年在佟文伤后的表态也让人看到了中国体育的这种进步,“不能为成绩牺牲运动员的运动生涯,这是总局和地方队的共识,目前中国运动员的运动寿命不断延长,正是基于此。”
与那些因伤饮恨赛场的几代中国体育人不同,这些名将可以将自己的命运掌握手中,可以为了延续运动生涯而“高调”退赛,也可以接受最好的治疗,还可以“高调”治伤选择复出的时间,而民众和官方对此选择了包容和支持的开放态度,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体育对运动员伤病认识的一个里程碑。
伤病,一直是体育之殇。每个运动项目都会有自己的“职业病”:女排旗帜郎平因为训练和比赛积累的伤病没有及时治疗留下了严重后遗症,跳水女皇郭晶晶也难免视网膜破裂之苦……
相比这些名将,那些处在金字塔底座成绩平平、默默无闻的运动员,处境却是两重天。目前国家为运动员设立了三重保险机制,一是地方投入的工伤险,二是国家体育总局的中华基金保险,三是意外伤害险。我们高兴地看到,对于运动员的保险意识已经被各地方队重视,本届全运会的地方队大多为队员购买了保险。
与郎平时代相比,这已是一个进步,但如何更快地对运动员进行赔偿、如何让这些赔偿足以支付他们的手术和后续治疗等,而不是“走过场”给人看,都是一个现实的课题,因为,对这些可能打不出成绩的队员过多投入,从成本和产出上都存在“风险”。
对此,国外的保险体制也许可以借鉴。由于国外赛事组织者投保,桑兰得到了巨额赔偿。但是,国内的运动员伤病保险还处于起步阶段。
刘翔伤前曾接受过保险公司捐赠的“亿元保单”,但赔偿却仅限于死亡、致残等意外伤害情况。如何通过保险让刘翔的双脚更“保险”,也让更多不知名的底层运动员“职业病”得到资金保障实现可持续治疗?
在国外针对运动员的“特殊部位保险”随处可见,F1 车神舒马赫就曾因手臂受伤获得高达1500万美元的赔偿,贝克汉姆更是为其金脚投保1亿英镑……对于底层的中国普通运动员来说,一份针对专项职业伤病的“特殊部位保险”和意外险,也许才是他们最大的保障。
更多的伤病还在于训练的科学性,如何不训练过度,如何在训练中减少蛮干带来的伤病,如何恢复疲劳,如何补充营养,如何加强身体监控……毕竟,预防总比病后的医疗有效,代价也小得多。
而这一切,和中国体育的运动医学和康复等水平直接相关,也是教练员直接相关,更与设定队伍编制的体育官员们息息相关。
“伤病”只是这些普通运动员的一个“高栏”,如何在退役后顺利就业过上正常人的生活?“退无所依”、“退无所养”……这些对于他们也许比伤病更痛苦。我们欣慰地看到,各地体育部门都在加大投入力度,通过退役安置补偿和就业培训等帮助他们重新回归社会,过上“社会人”的生活。毕竟,让运动员退役后能够找到职业,他们才能把运动当做职业,而这,才是现阶段有中国特色的“职业化”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