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运正式开幕以来,提前进行决赛的项目里成绩并不理想的东道主山东代表团,上升势头非常之猛,不仅很快便从开幕前的金牌榜第六跃居榜首,还大有在这个位置上笑到最后的意思。这里面当然会有天时地利人和的特殊作用,不过,前提还是山东代表团参赛项目全面,竞技实力强劲。
山东是体育强省,近几届全运会均名列金牌榜前茅,去年北京奥运会山东运动员夺金亦创新高,综合评价,无疑是国内前几名的水平。不过,历届全运会山东的最好排名只是金牌总数第三,而论在国际大赛上对国家的贡献,也从来没有排在各省市的最前面。去年山东运动员参加奥运会的成绩同比创了历史最高纪录,但与贡献更大的省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本届全运会,山东如果提出“力争三甲”甚至“保三争二”这样的目标,可能会更踏实些,然而作为东道主,若不能凭借地主之利冲上金牌总数第一的宝座,今后全运会在客场举办,恐怕欲再圆登顶之梦,就难上加难了。所以,山东想当十一运金牌之首的愿望肯定是有的,他们从未公开提出这一宏伟指标,可同样不曾说过自己不拿第一而要当老二或老三。显然,绝对实力还不能说是老大的山东,内定的奋斗方向就是“第一”,其挑战自我的莫大勇气值得钦佩,同时,困难和风险也随之加大。
山东想拿“第一”,除了自身处在国内一流体育大省之列,理论上存在着赢得第一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还有着上届全运会东道主江苏这个“参照物”。4年前江苏主办十运会,当时论竞技实力江苏能排全国前几位,地位与如今的山东不相上下,然而,江苏充分利用了东道主之利,超水准发挥,令人吃惊地一举坐上了金牌总数第一的宝座。这便把其后主办十一运的山东推到了一个“只能进不能退”的险境:正常情况下,山东拿到金牌总数第三名左右,就是相当不错的战绩了。可是,既然江苏能以第四五名的实力最终夺了第一,山东为什么就不能做到?这种比较,这种要求,使山东只能也必须把目标定在第一之上。
问题在于,4年前的江苏,十运会开赛前并没有公开喊出要当第一的口号,而是低调之下憋着劲儿朝第一的方向前进。因此,十运会前半程,没人注意到东道主的勃勃野心,等后程江苏一发而不可收之时,赛前称霸呼声比江苏更高的粤、沪、辽诸强,再想追赶,已经来不及了。4年后的山东,处境则大相径庭。山东并未大张旗鼓地说自己要拿第一,但前面有江苏活生生的例子比着,你不说,人家照样如此看你,警惕性从首个提前举行的项目开始便提高到最高级别,山东欲重施江苏故伎的可能性基本丧失,不得不站在明处与站在暗处的劲敌较量。而且,实力与目标之间的微妙反差,使山东运动员、教练员和官员们比其他代表团同行们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也增加了创造佳绩的难度。在提前进行决赛的不少项目中,山东运动员临场发挥不够正常,成绩低于预计,大概便缘于此。
可喜的是,从十一运进入开幕后的“正赛”起,经受住了精神和技战术实力双重考验的山东运动员,心态和状态上发生了质的积极变化,终于扭转大局,使自己处于实现冲顶目标的有利位置。
其实,山东为举办本届全运会付出了可贵的努力,在硬件和软实力建设同步发展、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协调进步、举国体制和市场运作有机结合等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这块最大的“金牌”,是比任何一块竞技场上的金牌更有价值的。我们期待着齐鲁健儿交出一份让家乡父老满意的答卷,可最终他们能在金牌榜上排第几,还是顺其自然为好。那样,山东人会赢得更多的尊重,十一运则会以更佳的口碑载入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