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元森
全运赛程已经过半,盘点的文章多了起来,有算竞技账的,也有算经济账的。
举办九运会,广州市先后投资627亿元;举办十运会,南京累计投资1000多亿元;初步估算,山东筹办十一运会全省累计投资2000亿元以上。总的来说,近几届全运会的投入逐步加大,便有人生出“钱运会”的担忧。
一笔钱花得值不值,不在于数目的多少,关键在于最终的效果,要看投入与产出是否均衡。
单纯地算办赛成本,十一运会有7亿元的市场开发收入,姜大明省长说“有了这笔钱,政府就不用硬掏那么多办赛费用了”。当初由政府全额掏钱,现在市场开发越做越好,近几届的全运会运作模式逐渐由烧钱向赚钱转变。但是,投入到城市基础建设的钱,仅靠全运会的市场开发显然是赚不出来的。全运会是这样,即便奥运会也是这样,可能有些人会觉得,这看上去不划算。
“全民全运”的口号写出来只有四个字,但要落在实处,就是一项浩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首先,体育休闲是需要心情的,要想让一个城市的市民运动起来,必须给他们一个舒心的生活环境。这就需要城市基础建设必须完善,交通必须顺畅,场馆设施必须健全且方便。很难设想一个人,拥堵在马路上,呼吸着污浊的空气,还有心情去一个破旧的场馆运动休闲。
济南这几年加大投入,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打造出了以健身中心为主体、社区健身场所为延伸的“健身圈”,让更多群众拥有了休闲运动场所。但山东仍然提出举全省之力,以全省共同承办的办赛模式搭建十一运会的竞技舞台,让所有山东人共享发展的成果。事实上,全民健身也离不开政府的倡导和推动,北京奥运会开幕一周年,政府确定了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也体现了竞技体育对群众体育的引导。刘翔效应在十一运会已经产生了几百万元的票房收入,而其所推动的体育热则是无形的社会效益。有了全民健身热潮的持续,中国的竞技体育才会有雄厚的社会基础和源源不断的后备人才。
在举国体制的保障下,中国的竞技体育突飞猛进,发展全民健身,同样需要借助举国体制。只有政府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健身的意识,加大财政投入,为全民健身提供物质保障,全民全运才会真正落实。由此可见,全运会办赛成本之外的那些投入绝不是无谓的花销,而是必需的投入。
此外,举办一届盛大的综合性运动会,不仅可以提升一个地区的形象,也可以助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这些收益就更为长远了,不是短期的盘点就能算出来的。只要把钱花到了刀刃上,把钱运作好,又何惧“钱运会”的担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