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澎
有一个问题:办全运会是赚钱还是赔钱?说赚,很多人不相信。说赔钱,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城市抢着办?
几天来,媒体和十一运会组委会连续公布了一些关于本届全运会市场开发的数据。据说,成绩相当不错,但是当这些数字摆在普通百姓面前时,很多人有些读不大懂。
“开赛(4天)以来,全运会票房收入已经超过1200万。超出主办者预期。”面对这样一个消息,一开始我也是很纳闷儿的:一万多名选手奋力竞技,上千场比赛夜以继日,无数个工作者为此努力,1200万票款收入,多吗?那些连故事情节都不大通的影片,不是随随便便地就票房过亿吗?难道这样一场大规模的体育赛事,还赶不上几个演员憋在影棚用电脑特技生凑的“大片”?
昨天又看到一个数字——“十一运会市场开发收入已经超过7亿。”再创全运会经营收入的历史新高。对此,怕是又有人要问,山东为全运会新建改建了129个场馆,据说总投资过百亿,这点钱够干什么?
其实,账不是这么算的。
先说门票收入。山东这次承办全运会,提出了一个口号——“和谐中国,全民全运”。为了让更多的百姓能够享受全运会的精彩赛事,十一运会采取的是平民价格,甚至有些比赛还不收费。换句话说,人家不指着买门票的钱。听到这些,你也许也会觉得,开赛4天,能有这样的票房还是不错的。如同奥运会,现在大型体育赛事的费用来源,门票只是很小一部分。
再说市场开发。听说山东省省长、十一运会组委会执行主席姜大明知道市场部集资已经达到7个亿的时候,非常高兴:“政府就不用硬掏那么多办赛费用了。”经常采访体育赛事的人都会有这样的认同:但凡努力争办大赛的地方,深层次的原因,都是想通过赛事来促进当地的发展。现在北京人都能够感受到奥运会给这座城市带来的变化,全运会也具有同样的作用。
今天,一位来自潍坊的朋友告诉我,“来济南多少次了,只有这次感觉我们的省会这么漂亮。”
变漂亮的何止济南。我今年7月到山东采访,淄博、潍坊、烟台、威海……整个山东都因全运会发生了巨大变化
承办全运会改变的不只是城市面貌,它还能有效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体育事业的发展,人才素质的提高。最终受益的是百姓。
如果这么算,赔钱,赚钱,一目了然。
(本报济南10月2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