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华商晨报:全运裁判 如此辛苦有谁知

  本报特派山东记者 杨晟坤 摄

  编者按

  全运会上,运动员是绝对的主角,而作为裁判,注定只能被忽视。

  不过,“被忽视”却是他们的最高标准,一旦被“重视”,往往伴随着质疑和羞辱。

  对于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背后有哪些故事?藏着怎样的辛酸?我们希望通过对全运会裁判工作、生活的展现,让大家更多地了解他们,了解这个行业。

  全运会状况连连,裁判再次被推上了前台,成了口诛笔伐的对象。

  他们错了,免不了要被批判一番。但有时即使没错,也会被冠上“黑哨”“无德”等称谓———在立场不同的体育迷心中,裁判这个群体已经被“妖魔化”了。

  对此,不少裁判员挺无奈:“干好了没人表扬,错一点甚至没犯错,都会挨骂。这个职业,没有很强的心理素质,真是干不了啊!”

  日常工作 热饭吃不上 嘴巴“贴封条”

  摔跤赛场上,裁判员休息室和记者工作室相邻。

  在上午的比赛全部结束之后,裁判员们纷纷回到了休息室,但屁股还没坐热,立马又被叫到裁判长的房间开会,商讨下午比赛的事宜。等大家开完会再次回到休息室时,午饭时间早就过了,组委会提供的盒饭也凉了。一些马上就要执法比赛的裁判扒拉两口饭之后,赶紧跑了出去,而暂时没有执法任务的裁判,也只好用开水把饭泡一泡再吃。

  在工作区特设的吸烟处,记者遇到了一位裁判,正欲上前攀谈,对方指着记者胸前的采访证笑了笑:“我们有规定,工作时间不能随便和别人交谈。你要聊天可以,但是涉及比赛的,就免谈吧。”

  裁判待遇 收入比较低 大多为兼职

  一位组委会负责裁判员安排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次执法全运会的裁判不少都是兼职。

  “职业裁判员很少,多数是兼职的,有公务员、教师,还有个体经营者,很多人都是出于对体育的爱好而进入裁判员领域的。不过,他们的水平都可以,很多都是资深裁判员。”

  为什么裁判员不能够做到职业化呢?记者针对这个问题向一位裁判界的资深人士进行了请教,得到的回答颇为无奈,过低的待遇决定了裁判队伍的性质,“以全运会为例,执法裁判每天的补贴只有200元左右,赛事一般在3天至5天。即便是职业化了,一年的执法机会也没有几次,完全指这个生活,根本不现实。如此一来,职业化也无从谈起了。其实放眼全国,职业裁判也没有多少,除了一些像足球、篮球、乒乓球等市场化好的项目,其他领域的裁判都不可能依靠这个生活的。”

  记者观点

  裁判有问题

  别搞一刀切

  对于普通体育迷来说,能够以旁观者的身份单纯欣赏比赛的机会不多。

  “主场”、“家乡人”、“自己人”……一系列的因素往往让我们带着天然的倾向性去审视比赛,当然也包括审视裁判。

  客观地看待裁判员这个行业,我们不难发现,当他们穿上执法的衣服,就成为了赛场上的“法官”。但当他们脱下这身衣服,也和普通人一样,有自己的酸甜苦辣。

  裁判队伍中,确实存在缺乏职业操守和体育道德的不合格者,但任何事情都不能搞一刀切。当我们试着抛开“有色眼镜”,以一个平和的心态和将心比心的角度去看,或许会发现,裁判正了,比赛正了,精彩也正了。

  裁判者说

  全运男篮总裁判长 杨茂功

  “运动员打球允许出现失误,主教练指挥允许失误,只有裁判偏偏不许出现失误。”

  作为本届全运会男篮的总裁判长、四届CBA金哨、执法过两届奥运会的辽宁籍裁判杨茂功当然领教过球迷的质疑,对此他也很无奈:“有时候费力不讨好,场上动作瞬息万变,谁也不敢保证自己不犯错误。”

  有一次,杨茂功执法了CBA江苏和福建的季后赛,但赛后有媒体对他产生了质疑:“苏闽之间的胜者将对阵辽宁队,此时怎么能安排一名辽宁裁判执法这场比赛呢?”对于这样的事情,杨茂功也是哭笑不得:“这就是无中生有没事找事,对此我的心态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作为一名资深的国际裁判,杨茂功希望能够多给一些年轻裁判以展示的空间,“很多年轻裁判跟我交流过,我感觉他们普遍压力比较大。在这里,我希望媒体不要过多地给他们施加压力,这将会影响他们场上的执法。毕竟裁判员也是人,出现错判漏判是很正常的,不要有失误就说是‘黑哨’。”

  全运会田径裁判 王永祥

  希望外界多理解我们

  本届全运会,身为东北大学体育部主任的王永祥成为了田径裁判之一,他也曾执法过去年的北京奥运会田径比赛。

  “在正式比赛开始前4天,我们就到达了济南。这几天一直在开会、学习,必须保证执法上不出差错。”就在全运会开幕前,王永祥这样对记者说。

  本届全运会,给裁判的收入都是象征性的,并没有多少钱。对此王永祥表示没什么,能参加全运会也是对自己的一个锻炼。不过他最希望的还是能得到外界的理解。

  已经有4届全运会执法经验的王永祥并非没有受过委屈,他给记者讲述了在第8届全运会速度滑冰比赛中的一次遭遇。一位女运动员因为抢跑被他罚下,这直接导致了对方教练的不满,对着王永祥就嚷上了。不过最后证明,这名运动员确实抢跑了,把她罚下去没有任何问题。“面对这样的事,很多裁判员都已经习以为常了,不管队员或者教练说什么,我们必须得为比赛的公平性负责。在这里,还是希望外界能够多理解一下我们吧。”王永祥说。

  本组稿件由本报特派山东记者 周松 佟阳 单玲 采写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第十一届全运会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