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姚明,绝不能想象全运会再失去刘翔。在一个精神、价值和人格多重分裂的时代,即使主旋律的全运会,如果没有最大牌明星的捧场,依旧可能陷入无人喝彩的境地。事实上,自从去年因伤退出北京奥运会后,刘翔和他的团队、他的地方领导和行业领导,都将十一运复出作为唯一的行事逻辑。而9月20日上海田径黄金大奖赛上的小试牛刀,13秒15,距离柏林世锦赛巴巴多斯选手瑞恩的夺冠战绩仅差0.01秒,证明官方和明星之间的合作共赢模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明星刘翔是消费主义的产物。他在田径直道项目上亚洲前无古人的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和世界纪录,为他赢得了知名度,随后他在货币和企业系统的赞助下,被塑造成丰姿绰约的成功样板。以小资和准小资、中产或准中产为核心,涟漪般扩展至整个社会公众,都成为他坚贞的粉丝。他受伤以及复出的社会轰动性,验证了躲藏在大众灵魂深处对当今社会“明星崇拜”的价值取向,并将一举修正大型运动会的逻辑,不是花样翻新的开幕式,而是10月25日的男子110米栏决赛,将成为最重要和收视率最高的节日和节目。史冬鹏和纪伟不可能成为刘翔的对手,实力和其他一切都不允许,更没有人答应。
希望明星创造新的奇迹,是一种正常的期待。刘翔本人,如果只是把复出当作维持运动生命的新开端,也不符合他的性格。假如刘翔能把为北京奥运会储蓄的力量,在全运会一朝释放,一举打破罗伯勒斯保持的12秒87的世界纪录,那将真正掀起他运动生命中的第二波高潮,同时也为全运会和中国体育构筑新一轮的狂欢。
撰文/《全体育》总编 张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