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金汕:新中国60岁全运年50

http://sports.sina.com.cn  2009年10月16日11:16  体坛周报

  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国家的运动会像中国全运会,有如此宏大的规模、如此众多的项目、如此看重金牌、如此纠纷重重……

  全运会在如今年轻人眼里,是一个各省体育实力比拼的盛会,它热闹、壮观、很能展示中国的竞技体育、很有争议,但已经不像全运会的初期,有那样的神圣感。

  50年前的十年大庆,北京有了十大建筑,工人体育场便是其中之一,它与人民大会堂这些国家标志性建筑一同引为那个年代的骄傲。它还有一个重要的使命是迎接第一届全运会。

  工体落成不久,就迎来了中国体育的一个气势恢宏的盛会。不管人们怎么评价今天的全运会,你不能不承认它已经成为中国人心中的一个情结。遥想当年毛泽东、周恩来等开国元勋坐在工人体育场的主席台时,全国人民都为这样一个盛会感到骄傲和自豪。在那之前一年的8月19日,鉴于当时的国际奥委会一意孤行制造“两个中国”,中国奥委会退出国际奥委会,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国家没有参加奥运会的权力。中国人民不会因为不公正而气馁,周恩来总理、贺龙副总理一直筹划有朝一日中国重返奥林匹克大家庭,并提出中国也要办奥运会。周总理在听取修建工人体育场的汇报,他问目前世界最大的体育场在哪个国家,能容纳多少人?国家体委副主任荣高棠说,在巴西,体育场有20万个座位。周恩来总理当即说:“我们也要建世界一流的体育场,将来准备办奥运会”。

  工人体育场就是在那个时候建成,第一届全运会也是在这种国际挤压的大环境下举办的。按当时全运会的规模与气势,不要说日本、韩国、印度这样的亚洲国家难望其项背,连美国、欧洲也感到惊叹。当时8万人聚集在工体开全运会,在中国人民心中早已超出一个运动场的范畴,它代表着中国人绝不屈服的精神和凛然不可侵犯的志气。

  全运会也浓缩了中国的历程。第一届全运会之后不久,全国陷入了空前的困难,体育界也在国家“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大环境下稳步前行,第二届全运会也因经济的窘迫推迟到1965年举行,难以想象的是,三年内在运动员吃饭都要定量的困难环境下,中国的竞技体育取得了令人惊叹的飞跃,不少项目打破世界纪录和达到世界水平,那可歌可泣的精神将永远载入中国体育的史册。

  对比起50年前的全运会,今天的全运会不知条件要好上多少倍。那时候全运会冠军除去奖杯证书,奖金分文没有。如今的全运会,一个冠军几十万元已经司空见惯。各省之间的金牌争夺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起初全运会是百分之百的举国体制和计划经济,现在的奖金令西方记者咋舌;起初全运会有“一穷二白”的弱国心态,现在的全运会让西方同行慨叹“只有中国开得起”;起初全运会虽然竞争激烈但严格遵循“国内练兵、一致对外”,现在的全运会被各地方看得和奥运会一样重要……

  每次全运会总是几家欢乐几家愁,结束后都让所有为金牌而战的人们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各地体育局也会面临一次新的洗牌。但此时总有不少运动员、教练甚至体育局长说,我们的心理简直要承受不住了。早在九运会上就有的体育局长勇敢地发出“全运会赛风再不改变,我们将退出全运会”。几年来,一直有个声音越来越强劲,就是全运会有没有必要再举办,能不能参照体育强国的办法通过体育的社会化提高竞技水平?这固然值得探讨,但取消全运会至少在一段时间内不可行,那会导致中国竞技体育的灭顶之灾。不过全运会如何适应飞速发展的变化,的确是应该引起人们高度重视的话题了。

  (金汕:著名体育专栏作家,当代北京市研究会常务理事)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第十一届全运会专题 

更多关于 全运会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