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济南日报:全运 亚运 奥运

http://sports.sina.com.cn  2009年10月16日09:39  济南日报

  济南是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的主赛区。既然是运动会,当然要以竞技赛事为核心,不过,全运会和奥运会、亚运会还不一样,竞技赛场决出的高低强弱,运动员们胸前奖牌的成色和多少,跟各地方体育管理部门工作业绩关系密切,与国家荣誉的连接则相对较少。但是,全运会仍然具有巨大的积极意义,对东道主而言,更是一个历史性的机遇,能把城市、社会、文化和环境保护、生活品质方面的建设,包括赛区省份和城市管理水平“软实力”的提高,提前10年甚至几十年。从这一角度讲,十一运是展示山东特别是济南城市建设和精神面貌的一座不可多得的舞台,每个山东人和济南人,都应该珍惜这个难能可贵的机会,为全运会的成功举办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的鼎盛时期,是上个世纪60年代中后期到80年代末。那时,前苏联及其盟国利用西方国家不可比拟的举国体制,在竞技体育方面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占据着包括奥运会在内的主要国际大赛的领导地位。以奥运会为例,金牌榜名列前两位的,是前苏联和小小的东德,美国只能屈居第三。后来东、西德统一,由于放弃了举国体制,德国的奥运会排名竟然不如早先的东德。这段时间,国际体坛的大型综合性运动会,不仅有奥运会和各大洲运动会,以及像英联邦这样的特定国家和地区的运动会,前苏联及其盟国,包括欧洲之外的朝鲜、越南、古巴等,均有自己的全国运动会。中国作为奉行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国度,全运会也成了衡量国家竞技体育水平的基本平台。

  上个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前苏联及其盟国发生巨变,给这些国家竞技体育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变竞技体育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举国体制,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化、职业化体制。与之相适应的,是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的迅速减少。前苏联的继承者俄罗斯和前苏联的前盟国们,纷纷停办了大型综合性运动会。而这个阶段,西方竞技体育的职业化、市场化程度大大提高,以足球、篮球、网球、赛车、棒球等为代表的职业竞技项目,在社会影响力、市场效益等方面,逐渐赶超了包括奥运会在内的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奠定了其竞技体育领域主流项目的地位。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世界杯足球赛的电视收视率就超过了奥运会;而NBA的巨大经济收益,就更是精心运作才不至于经营亏损的奥运会所不能比肩。眼下,不只是世界杯足球赛和NBA,欧洲杯足球赛,四大满贯网球赛,美国职业棒球赛、橄榄球赛,F1赛车甚至欧洲足球冠军联赛和英超、西甲、意甲等赛事,在吸引眼球和创造金钱的能量上,亦远远走在了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的前面。

  目前,国际体坛的大型综合性运动会,有较大影响的,在奥运会之外,还有泛美运动会、英联邦运动会、非洲运动会和亚洲运动会等不多的几个;国家级的运动会,仍保留原先地位的,只剩下中国的全国运动会。这些大型综合性运动会里,真正有生命力的,一是奥运会,二是亚运会,第三个就该轮到我们的全运会了。

  奥运会既是国际体坛最高水平的盛会,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奥林匹克思想所代表的人类对“更高、更快、更强”理想的恒久追求,已然超越了单纯竞技体育的范畴。同时,除男足、男篮、网球、棒球等极少数单项以外,奥运会绝大部分项目的市场化、职业化程度没有那么高,其单项世锦赛和世界杯的含金量和权威性,依然不能与奥运会相比。这些项目的奥运会金牌,无疑意味着该项目的世界之尊,是从事相关项目的运动员、教练员和官员毕生寻求的至高荣誉。而举办奥运会,又是一座城市、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虽然很难创造出特别优厚的经济收益,有时还可能出现运营亏损,但其社会效益乃至政治效益是难以估量的。

  因此,奥运会的承办权仍然是这个世界上竞争最为激烈、供需最不平衡的权力之一。

  而亚运会的独到价值,恰恰在于它与奥运会的区别。以上届多哈亚运会为例,共设39个大项、424个小项,囊括了除现代五项之外的27个奥运大项,此外还有斯诺克、健美、卡巴迪、空手道、藤球、壁球、武术、国际象棋等12个非奥运项目。就设项和参与人数而言,多哈已经创造亚运会之最,超过了奥运会,成为世界第一大综合性运动会。明年的广州亚运会,在设项、规模上,比多哈有过之而无不及。耐人寻味的是,历届亚运会的设项,从未把奥运会的28个大项全部包括在内,但代表亚洲各地特色的非奥运会项目,则基本得到了保留。这种设项的原则,让几乎所有代表团“皆大欢喜”,多哈亚运会获得金牌的代表团达到26个,接近参赛团队的60%;获得奖牌的更是多达38个代表团,占参赛团队的84%,没有拿到奖牌的仅有七个代表团。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和民族最多的大洲,东亚、东北亚、南亚、东南亚、西亚、中亚等洲内不同地区,自然和人文特征差异较大,反映到竞技体育上,竞技项目的多样化和区域特色就成为亚洲体坛尤其是亚运会的独特标志。近些年来,为在奥运会上赢得更好的成绩,世界上仅存的几大综合性运动会,设项大都向奥运会靠拢,有的已经完全与奥运会接轨。比较之下,与奥运会差别最大的亚运会,成了一个另类。不过,或许正是这一“另类”身份,促成了亚运会旺盛生命力的延续。

  我们的全运会,曾经是最能代表中国这个世界人口最多、民族体育百花齐放的体育大国多姿风采的盛会,不过,随着全运会设项与奥运会完全衔接,自身特色反倒不太鲜明了。那些具备深厚群众基础的非奥运会项目无缘进入全运会,只能跻身“体育大会”,而在现有观念和体制之下,“体育大会”能够得到的投入和关注,显然无法与为竞技体育服务的全运会同日而语。奥运战略追求的是对竞技极限的突破,而体育的本质是增强国民体质、提高民族素质,全运会更应该是“奥运争光战略”和“全民健身计划”的有机结合。十一运即将揭幕,我们除了要全力把它办好,还要考虑全运会乃至整个中国体育长远发展的课题。关键在于,要坚定不移地把“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作为中国体育的宗旨,让全运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第十一届全运会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