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青岛日报:全运会 山东准备好了

  宋代时,济南曾诞生过两位名传千古的词作家,一为李清照,二为辛弃疾,于是在很多人心中,此地兼具婉约与豪放之美。一代文豪老舍笔下的济南,则是一座充满灵气的泉城。

  明晚,备受全国人民瞩目的十一运会就将在济南开幕。如果说去年在北京奥运会上豪取51金使我国昂首跻身体育大国之列的话,那么十一运会所承担的使命,便是对全国各地的综合体育实力和全民健身的开展情况进行集中检阅。为了全力报道好这一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省所承办的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昨日,青岛日报三名特派记者满怀澎湃的激情和昂扬的斗志开赴济南。

  早在今年6月底,在本报与青岛市政府外宣办联合举行“全运齐鲁行”活动期间,我们便曾在济南感受过十一运会主会场的浓厚全运氛围。采访期间恰好遭遇济南58年来历史同期最热的一天,41.2摄氏度的高温曾经让我们感叹:济南正在用58年一遇的“热情”召唤来自五湖四海的宾朋。昨天一下车,这种热度依然存在,浓厚的十一运元素扑面而来,与之有关的形象景观随处可见。看到我们佩戴有全运采访证件,一位身着全运志愿者服装的大学生热情地走过来,一句“欢迎来到济南,有什么可以帮您的吗?”让我们如沐春风,宾至如归。

  16时25分,从全运特别通道走出济南站,顿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这座城市如印象中那般钟灵毓秀。乘坐十一运会组委会提供的媒体专用车辆,我们马不停蹄地赶往下榻酒店。一路上,最明显的感觉是机动车明显少了,马路也因此变“宽”了许多。原来,为保障全运期间城市的道路畅通及空气质量,济南借鉴北京奥运会的经验,已在市区内施行了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措施。这一措施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便捷,仅用20分钟便抵达目的地,一路上只遇到两个红灯,而且均是在等了一个信号周期后便顺利通过。“要是放在平时,这段车程最起码要40分钟。”司机师傅告诉我们。

  “看来,山东已经完全准备好了。”同车一位曾采访过三届全运会的省外同行的感慨,令我们心有戚戚。

  特派记者 刘长周 孙飞 周光辉

  (本报济南电)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第十一届全运会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