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徐宏斌:当申花炒变成作

http://sports.sina.com.cn  2009年10月13日14:29  东方体育日报

  不狂不放不申花——这是申花官网喊出的隆重口号。

  味道很像,但还不是最贴切。最佳口号该是——不炒不作不申花。

  炒,即是炒作之意。有“炒东炒西”“炒来炒去”的说法;作,上海话里形容某类女人的经典词语。有“作天作地”“作死作活”的形象表达。

  过去的申花,对炒作是避而远之的,甚至深恶痛绝。最多会抓住一两个正面事件,让报纸好好写一写。甚至连正面事件也不敢多说,怕炒多了弄偏了方向。至于类似肖战波“灯泡门”之类的事情,那是媒体抓着炒,属于“被炒”。害得俱乐部上下如热锅上的蚂蚁。本想弄些借口来掩盖,却适得其反,被越炒越凶。

  现在的申花,对“炒作”是很有好感的。不是怕被炒,而是怕不被炒;不是喜欢被炒,而是喜欢主动炒。炒的方式有很多:主动爆料,制造话题,提供噱头,挑起争议……

  炒,不见得不好。炒些话题,如当年的“夺冠就奖500万美金”,既令球队振奋,对手震惊,还让媒体有料可炒,球迷有话题可议论。你开心,我开心,大家都开心。尤其在联赛氛围死气沉沉的日子里,来自申花的炒作,往往如声声惊雷,带来生气和活力。

  不过,年复一年,炒的话题难免有雷同。比如拖着装满现金的拉杆箱去客场,比如赛前总会“爆料”称会引进对方阵中某位大牌之类……出现的次数多了,手段从高明降格为低级,于是,就连媒体也失去了炒的兴趣。曾经震颤人们神经的惊雷,逐渐成了耳边的噪音。

  近一两年,申花对炒作有了新的心得。官方网站和开心网成了最好的炒作平台。比如很受关注的“圣·鲁迅公园球场”。甚至,连球队内部的一些问题,也会被作为炒的话题,搬到台面上来。这炒作的手段,果真有了大进步。不求雷同,只求更新更怪更离奇。最新的话题又来了:明年申花要穿效仿巴萨的球衣。

  在“影响力”至上的时代,在眼球经济时代,懂得炒作往往是最好的营销手段。问题是,申花的炒作是为什么?难道是为了产品和品牌的营销?那么,球票、产品的销量增加了么?申花的影响力是提升了,但口碑更好了吗?

  炒多了,易让人神经疲劳。还在炒。久而久之,“炒”变成了“作”。作女有个毛病,你越在意她,她越作。你被作得晕头转向,她作得不亦乐乎。

  文/徐宏斌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2009中超联赛第27轮专题 

更多关于 申花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