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骆明:博斯曼打败C罗梅西

http://sports.sina.com.cn  2009年10月09日12:10  体坛周报

  欧洲金靴奖得主、乌拉圭前锋福兰接受上期本报采访时说得好:“不要忘记,从来不是球星成就世界杯,而是世界杯造就球星。”但福兰也承认,如果C罗、梅西、伊布、亨利和本泽马真的无缘南非世界杯,他会感到遗憾。

  本周末,世界杯预选赛进入收官阶段,阿根廷、葡萄牙等强队仍在生死线上挣扎,让全世界球迷陪着提心吊胆。这究竟是为什么?

  强队“不强”,最简单的原因是“弱队不弱”。随着足球在全世界的普及,国家队强弱差距愈发缩小,过去几十年一直如此。“博斯曼判决”助推了这一进程,由于欧盟球员不再算外援,非欧盟球员得以大量涌入欧洲联赛;“欧洲一体化”更加了一把火,欧盟东扩,让东欧球员可以自由赴西欧淘金。藩篱还在继续倒塌,2000年,欧盟与非洲联盟、加勒比海地区以及太平洋地区的77国签署“科托努协议”,在政府要求下,西甲2007年宣布此77国球员自由就业,埃托奥们由此“解放”;德甲革命更彻底,索性取消了外援限制。

  如今,欧洲足球联赛成了一个全球化的开放平台,世界各国球员在这里平等历练,很多名声不响的东欧、非洲和南美国家队也能排出一长串效力欧洲名队的球员,得良师调教一番,自可与“强队”叫板。

  本周六,只要主场从斯洛文尼亚身上拿到1分,斯洛伐克就可压倒老邻居捷克出线,成为本届世界杯第一支“新军”。主帅魏斯备受好评,但他在曼城效力的儿子小魏斯认为,国脚们都在海外淘金,是斯洛伐克队水平提高的基石,代表人物便是那不勒斯的哈姆西克和利物浦的什克特尔。

  正是“斯洛伐克们”的崛起,让不巧伤风感冒的老贵族坐立不安。这次多支强队走钢丝,只是强弱差距缩小“从量变到质变”而已。事实上,这不是第一次“质变”。1994年世界杯是上一个里程碑,在“预选赛之王”南斯拉夫被禁赛的情况下,英格兰、法国、葡萄牙和欧洲杯冠军丹麦均无缘美国;南美区,阿根廷队也是借马拉多纳复出,才通过附加赛淘汰澳大利亚。

  国际足联的扩军来得正是时候,世界杯从24队增至32队,有效化解了强队缺席的风险。从1998年到2006年,过去3届世界杯,传统强队中只有2002年的荷兰意外爽约,当时他们在预选赛中遭遇了葡萄牙和爱尔兰的双重夹击。

  强队出线无忧的日子看来要到头了。本届预选赛,C罗的葡萄牙、伊布的瑞典与丹麦同组,实属运气不佳,而法国和阿根廷直接出线虽有困难,通过附加赛成算仍大。可再过4年,强队的日子会不会更难过?

  欧洲杯也经历了与世界杯相同的轨迹。欧洲杯为8队时,强队缺席太过正常,如1992年欧洲杯就少了意大利和西班牙。1996年起,欧洲杯扩为16队,这甚至超过了世界杯的欧洲区名额,晋级难度陡降,1996、2000和2004三届欧洲杯,七强悉数到齐(五大联赛国家队加荷葡)。2008年欧洲杯,悲剧终于来了,英格兰在预选赛中仅列小组第3,震撼出局。

  由于英国4队和爱尔兰都缺席决赛圈,在苏格兰和爱尔兰足总的提议下,欧足联决定从2016年起将欧洲杯扩为24队。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欧洲强队都无须为欧洲杯名额发愁了。

  那么,国际足联会不会再次扩军世界杯,以稀释强队缺席的风险?这些年,世界杯扩军的流言不绝于耳,40或48队的说法均有出现。各足联和足协肯定欢迎扩军,名额多总是好的;但问题也不小,一是40或48队很难安排妥当赛制,二来主办世界杯对普通国家更难了(换句话说,中国申办世界杯更有优势了)。

  扩还是不扩,球迷同样不好抉择。你是喜欢更紧凑、质量更高的世界杯,还是喜欢强队明星都不缺席、却略显冗长的世界杯?C罗粉丝和老派球迷的答案想必不同。(骆明)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世界杯欧洲区预选赛专题 

更多关于 骆明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