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刘建宏:中国体育的转型期与原动力

http://sports.sina.com.cn  2009年09月30日11:13  体坛周报

  经常听到身边的人说,身体变胖了,体质变差了,应该减肥了,应该锻炼了。

  经常听到有人议论,今天的孩子学业负担太重了,他们的身体和父辈们同时代相比不是更强壮了,而是更加羸弱。

  经常看到退了休的老人们占据了晨练的舞台。他们不仅是主角,而且比年轻人更投入。但为什么年轻人们都宁愿赖在床上,或者待在电视机前,让自己成为沙发土豆呢?

  经常通过体育频道观看各种赛事的人越来越多。但,把这些人集合在一起,能够时不时也到体育场上试试身手的人却又寥寥无几。

  这基本上就是今天中国群众体育的现状。

  小时候,我们一边喊着“锻炼身体,保卫祖国”的口号,一边从事着各种体育活动。或冬季长跑,或夏季的游泳,或体育课上的足球、篮球、排球。那时的我们吃的不如今天丰富,学的不如今天扎实,但至少有一个好身板。我们的家长们也可以在工厂里做做工间操,并且参加工厂球队,生活艰苦,体育锻炼却并不缺乏。

  那时候,即便在中国比较偏远的农村,退伍军人可以把篮球带回乡村,知识青年玩的各项运动更是让村民们大开眼界。

  当然,建立在贫困基础的体育并不是生活的主流。它至多算中国人对艰苦生活的一种调剂。

  之后的中国进入社会的转型期。企业改制,工人转型,下岗,再就业,另谋出路,新型企业艰难诞生,新的生产关系缓慢形成。这样的社会沧桑巨变里,“运动”一点点疏离了我们的生活,甚至在很多人的生活里绝迹。

  不过,体育好像始终离大家不远。这种体育首先存在于电视里,今天又以更多的形式存在于网络上,游戏里。

  同时,中国的竞技体育也以火箭速度攀升。从1982年新德里亚运的亚洲金牌第一,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金牌总数的第一。我们的竞技体育由亚洲强国,变成了世界强国。而在这种特殊的社会阶段,竞技体育也用自己的方式鼓舞着一边迷茫,一边前行的国人。中国男排让北大学生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中国女排连夺世界冠军让女排精神变成了一种社会效仿榜样,李宁扬威萨格勒布,乒乓球包揽世乒赛冠军,羽毛球队第一次捧回了汤姆斯杯、尤伯杯。朱建华、邹振先、王军霞、刘翔、姚明都成了全民族的偶像。跳水队更是一代又一代给我们贡献着世界冠军和新生代超男超女。

  我们是竞技体育强国,却不是真正的体育大国,至少现在还不能算是。我们的举国体制可以保证中国体育代表团在世界大赛、洲际大赛里摘金夺银,却还没有真正带动全民族的体育热情。否则,我们的体育场早就应该人满为患,我们的体育设施建设早就该进入到新一轮热潮。可是,现实的情况却是大量的体育场馆闲置,甚至包括我们引以为豪的鸟巢、水立方。

  仍然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体育,中国群众体育,还是没有找到一个真正的支点,没有找到真正的原动力。

  我当然也看到了北京的一些体育场馆里人越来越多。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甚至高尔夫都越来越流行。但,居庙堂之高,并不应该让我们忘记江湖之远。放眼中国社会,又能有多少人可以被算作体育人口呢?

  日本人在1964年东京奥运会后进行过一个统计,1965年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男性人口几乎是1962年的一倍。然而,我们的2009年,并没有看到相应的变化。可是,还是有不少朋友喜欢拿2008北京奥运和东京奥运进行比较。当然,他们更喜欢比较的是GDP。惟独把奥运会最应该体现的体育忘了。

  所以,今天,当我们即将进入共和国的又一个甲子时,我们确实应该好好考虑一个问题,如何让我们的国民们运动起来,如何让他们更健康。一个拥有13亿健康国民的国家,才会是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

  刘建宏 央视体育频道评论员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体育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