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东方体育闫松:怀旧是因为失落

http://sports.sina.com.cn  2009年09月29日11:33  东方体育日报

  申花老牌资深记者姬宇阳先生的开心网上,有他自己展示的13年前的联赛采访证和申花票根。他说,我们也只能靠点老照片告诉年轻人以前的申花事。

  申花早期条线女记者王嫣女士应邀回忆江湾岁月。她在文中向我们写道,自己的青葱岁月是与江湾共同渡过,从球场的铁丝网外到网内,她实现了记者梦。

  二人分别是我的大学师兄与同班,我亲眼目击他们是如何在江湾敬业地采访。在烈日下,在雨中,场边一站一个多小时,只为训练后和老加扎、老彼德来个简短的“VS”。他们和其他许许多多淹没在历史过往的条线记者一样,真实记录着申花和江湾。

  那民国式的体育场建筑,有点破旧的基地宿舍,还有刻在球场四周大灯柱上的“吴承瑛,我爱你”的锈记,无论对早期的申花人、条线记者,还是老资格球迷,均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回忆。

  第一次在江湾看球,是申花的一场足协杯。夜晚,有点凉,可以哈得出白气。没有顶棚的球场,有光线不太充足的灯光打在草坪上。双方用心地对抗,每当有险情,场内就爆发出一阵“轰”的人声,接着是掌声。没有蓝魔、没有“乃伊组忑”。很纯粹的一场球,像黑白片。

  每到有申花训练的日子,江湾基地就很热闹。铁丝网外,有男女老少扒着张望,女粉丝羡慕地看着女记者大摇大摆走进网内,连连恳请帮自己要个签名。资深领队戴春华总是嘴角斜叼一根中华牌香烟,双手叉腰,眯缝细眼打量场内局势。“戴指导”,有人喊。老戴一回头,半截长烟灰顿时落地。

  还有吴指导,阿拉的金贵。没人想到日后这个天天带着球员跑圈的人,会在上海足坛呼风唤雨。东东、小范那时比低调的吴指导,好好叫有腔调。当这些功勋未来都成为申花“对立面”时,只有两人不用担心被骂“叛徒”:一个是老早的根宝,一个是现在的金贵。

  对了,还有贾指导呢。他留着一篷包耳发,健步从泥泞的球场走出。“贾队,请谈一谈申花这场球的目标”,“啊,队伍很团结,目标全取三分”。那时他的面容没现在憔悴,话语和如今一样无趣。

  有线02小将薛飞说,那时,他们晚上在球场宿舍睡不着,就看对面申花宿舍。申思回来了,和女友难分难舍地KISS,他们就傻傻地笑。仿佛《西西里岛美丽传说》,小男孩透窥玛莲娜。

  有道是往事如烟,又有道是往事并不如烟。反正江湾已不是那个江湾。“创智天地”的一块占据了谢晖他们当年的宿舍,成耀东去过的“仙踪林”早已在翔殷路绝迹,拓宽的凇沪路压过祁宏的自行车痕直通新江湾城。连五角场都被中环贯穿了,江湾为什么不可以变成历史?

  前天,在松江大学城的“一统斋”,和楼世芳聊连载的事情。他也要怀旧了,写点申花的往事。我对这个很好玩的“老头”说:“为什么我们要怀念1995和2003?怀旧是因为失落。”

  文/闫松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2009中超联赛第25轮专题 

更多关于 申花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