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体育报:羽球大师赛为何渐成“亚洲杯”

http://sports.sina.com.cn  2009年09月21日14:23  中国体育报

  中国羽毛球大师赛刚进行了不到一半,便有些“变了味道”。作为仅次于世锦赛的世界羽联12站超级系列赛之一,大师赛本应是世界各国高手的一次聚会和交流。但昨天的比赛结束后,亚洲之外的选手竟然全军覆没,大师赛彻底变成了一届“亚洲杯”。

  这种状况的出现首先有一个客观的原因,就是出于赛程安排或者个人调整,一些“大牌”球员并没有前来参赛。五个单项的签表中,只有加拿大女单夏尔曼一人是来自亚欧之外的球员。即便是欧洲方面,丹麦的几对有实力的双打组合、德国的徐怀雯、丹麦的约根森都没有到场。中国、韩国、印尼、马来西亚等亚洲国家再次成了主角。

  但是,阵容不整并不能掩盖近年来存在的一个事实,欧洲的羽毛球水平与亚洲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大,曾经的羽毛球运动的发源地日渐沉沦。上世纪末,欧洲羽坛还有与亚洲抗衡的实力,尤其丹麦的头号男单拉斯姆森、女单马尔廷都曾经拿到过世锦赛冠军,拉尔森还获得了亚特兰大奥运会男单金牌。进入新世纪,欧洲球员再也没有在大赛中有过斩获,仅依靠皮特盖德、拉斯姆森、皮红艳等几位本土老将和中国的“海外军团”支撑。今年的苏迪曼杯,最终的四强也全部被亚洲国家包揽。与亚洲国家,尤其是中国层出不穷的新生代相比,欧洲的后备力量严重断档。

  问题的原因主要集中在训练体制上。欧洲球员大部分走职业化道路,但是在欧洲国家,羽毛球相比足球、网球甚至是曲棍球、手球等运动,市场影响力实在太小,造成了从事羽毛球人群的严重萎缩。以德国为例,据去年的一项统计,德国大概只有2万人在打羽毛球,而其中大部分人只是以娱乐为主,走上职业化的少之又少。媒体的不重视也加剧了这样的局面,记者每次采访羽毛球世界性赛事,都很少看到来自欧洲国家的媒体。

  在亚洲,尤其是中国,羽毛球运动受到举国体制的支持,后备人才充足,选材面大,训练的系统性和科学性非常高,所以中国球员能够一直保持高水平。

  德国队前领队就表示,“我们很羡慕亚洲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做法。”实际上,为了缩小差距,欧洲国家近年来也在向亚洲学习,比如在重大赛事之前,加大集训的时间和力度,政府适度给一些财力上的支持等。这样的措施有了一些起色,在刚刚结束的印度羽毛球世锦赛上,丹麦的新锐组合雷伯恩/莱特爆冷击败印尼的维迪安托/纳西尔,拿到了欧洲国家阔别六年的一个世锦赛冠军。但是,与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整体实力相比,欧洲国家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刘小龙)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2009年中国羽毛球大师赛专题 

更多关于 大师赛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