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东方体育闫松:生还是死 这是个问题

http://sports.sina.com.cn  2009年09月12日09:26  东方体育日报

 

闫 松

     “生,还是死,这是个问题”。《哈姆雷特》的经典发问,平时只是云端上的台词。但是,当生死与现实一结合,这台词可是生猛得要死!

    马拉多纳、C罗面对的是进军世界杯的生死,但这生死只是对球队而言……对刘云飞,就是一条人命的疑问了。面对绝对的生死存亡,我们会在它面前激动、好奇,或者害怕、发抖。

    之所以会寻找刘云飞,正因为他是一个曾经的公众人物。即便他已经过气,但是,他依然存在新闻价值,而他现在最大的价值就是——“活着还是死了”。非正常死亡的公众人物,舆论和读者都是最关心的。难办的是,当时,也就是前天,无论从圈内好友引发的新闻源,还是户籍身份查无此人,再到“假刘云飞”的破绽百出,都既无法证明刘云飞死了,也无法证明刘云飞活着——“生,还是死,这是个问题”。

    昨天,有小区保安爆料,说刘云飞健在,还在上海,还在他们小区。他本人的车确实停在小区里。紧接着,离开本报的前申花条线记者Z说,刘云飞下午跟他打过电话,叫他上网看看关于他的报道。Z和刘云飞以前很熟,他断定这就是刘云飞,还表示,“很简单,他能找到我现在的外地手机号,只有真的刘云飞才可以。”昨晚,本报记者再次来到刘云飞的住处,敲了两分钟的门,“刘云飞”开门了!据说,一个活着的、真的刘云飞现身了。他答应本报记者今天下午三点接受采访,谈谈这几年的“人间蒸发”。

    我们的记者说过,“能证明他的‘死’,意味着猛料,但是,扪心自问,‘生’也许能让他们更坦然”。因为,我们寻找刘云飞的目的是揭示球员这样一个特殊群体,我们希望他们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在这个社会,而不是活在负面报道、活在阴暗面里。

    当我们的记者去天津在刘云飞父母家玩潜伏的时候,他们以为自己就是“余则成”了。但最后,当他们公开自己的记者身份后,接到了“刘云飞”的威胁。我们的记者紧张了。当然会紧张。一个人在死亡威胁面前,不会心如止水的。张德发吓过记者,他自己也接到过威胁电话,你去问他慌不慌?我们的女记者接到过长期的骚扰电话,还不是死亡的那种,她也慌的,直到我们的男记者,用“恐吓”的口吻帮她反威胁,好了,老实了,不骚扰了。我相信,刘云飞在他人生的剃刀边缘游走时,也藏过躲过害怕过发抖过。除非刘云飞真死了,否则,他还会面对《哈姆雷特》这样高端这样文学的发问。

    刘云飞还活着。但他至今不敢主动正面现身,是不是在躲避什么?是躲避威胁、躲避债务?如果我们把真人挖出来了,是不是在帮债主的忙?如果债主真的找到了刘云飞,再把他逼死呢?我宁可相信,刘云飞没有债务,他只不过是过他自己想要的“非正常生活”。

    “生,还是死,这是个问题”,突然有一天,它是这样直见性命地出现,出现在“刘云飞”面前,出现在我们记者面前。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2009中超联赛第22轮专题 

更多关于 刘云飞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