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方正宇
杜威和成亮到底是不是有伤?对于这个问题,在各家媒体上存在着不同的说法。其实我们可以撇开对于事实本身的猜测,不妨换到上海申花的角度进行一下思考,就会发现即便真的存在所谓“诈病”也有情可原。
在职业化的体制下,俱乐部需要承担向球员支付高额工资的义务,但与此同时,又必须面对来自国家队的免费征召。一旦这些球员在代表国家队参赛期间受伤,那么俱乐部非但要为此支付医药费,同时也将蒙受由于球员缺席比赛而带来的损失。如果球员在重伤之后彻底报废,那么国家队可以改选他人,最后为此买单的还是俱乐部。
要是比赛性质是诸如世界杯、奥运会预选赛之类的正规赛事,那么俱乐部就算有损失也只能接受。可是有些时候,球员在收到征召之后只是参加一些无关痛痒的商业赛事,这就难免引起俱乐部的抵触情绪,甚至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举动。
以球员有伤为由拒绝国家队征召,早已成为了很多欧洲俱乐部的惯用做法。以曼联为例,鲁尼、费迪南德以及斯科尔斯等人都曾“因伤”缺席英格兰队的热身赛,可仅仅几天之后,他们又会生龙活虎地出现在英超联赛中。对于这一现象,英足总刚开始时还曾与曼联打打口水仗,时间一长,他们也就对此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从而换取对方在英格兰队出征正式比赛时的支持。
从整个国际足坛的大趋势来看,国家队对于球员的征召将由“绝对无偿”逐渐过渡到“相对有偿”。比如在去年欧锦赛期间,欧足联就按照每人每天3420欧元的标准,向输送球员的各家俱乐部支付了补偿费。又比如当欧文在2006年世界杯上受伤之后,英足总为此向纽卡斯尔赔偿了几百万英镑。而在中国足坛尚未实现国家队与俱乐部之间的利益平衡时,“诈病”传闻的出现可能只是揭开了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