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时代商报:追忆“辽小虎”

http://sports.sina.com.cn  2009年09月06日14:27  时代商报

  想当年,人气超过“F4”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里,肇俊哲博客中的背景音乐都是范玮琪的那首《那些花儿》,“那片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儿,在我生命每个角落静静为我开着,我曾以为我会永远守在她身旁,今天我们已经离去在人海茫茫。她们都老了吧,她们在哪里呀,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

  “那是2002年底,为曲东送行,他当时转会去云南红塔。送他的车上,收音机里传出了这首歌,听着听着,眼泪就流了下来,这歌就像是为我们‘辽小虎’写的。”小肇说,当时曲东坐在他身边,“我怕他看出我哭了,就使劲儿低下头,问他还记不记得小时候大家挤在一个被窝儿里的情形。话没说完,曲东已经泣不成声了。那一晚,我们聊了很多,也感慨了很多。最后大家还互相鼓励着说:‘辽小虎’不会散,早晚还有相聚的那一天。”

  提起“辽小虎”,小肇总是带着淡淡的哀伤。“我常想,当初我们要是有一个经济实力强大的俱乐部做后盾,大家可能就不会走了,联赛冠军早就是辽宁队的了,哪还至于沦落到今天这地步……”的确,“辽小虎”这个称号,不仅是肇俊哲心中永远的“情结”,也是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我记得‘辽小虎’最火的那几年,正好是《流星花园》热播,F4成了少男少女心中的偶像。但你可能不信,我们那时的人气比F4高。当时大羽、张玉宁,还有李铁,都是很多女孩追逐的对象。那时圈里人都说,‘辽小虎’走到哪都是主场。”小肇说,“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球迷咋就那么疯狂和执著啊,不管我们到哪比赛,他们早早就守在机场,或是在我们所住的酒店附近夹道欢迎,签名签到手软,合影嘴都笑僵了。有一次,我对某杂志记者说最喜欢的零食是果冻,没想到,杂志出版后很多球迷专门买果冻给送到当时辽宁队所住的抚顺宾馆,从那以后,我都没自个儿买过果冻,都是球迷送的。”

  星工厂,卖人赚了一个亿

  在辽沈球迷心中,“辽小虎”所缔造的足坛奇迹之所以不能复制,不仅因为他们险些上演中国足坛的“凯泽斯劳滕神话”,更是因为在这支虎虎生风的年轻队伍里诞生了太多的球星和国脚。“其实,衡量一支队伍是否成功,关键看是否出人才、出球星。”一位中国足坛元老对“辽小虎”的辉煌始终赞叹有加。

  熟悉“辽小虎”的人不会忘记一位叫张引的教练。当年,正是这位被“辽小虎”亲切称为“老爸”的人成就了辽宁足球,乃至中国足球的一段传奇。谈起“传奇”中人,张引如数家珍,“15年,我培养了曲圣卿、李铁和肇俊哲3个‘足球先生’;曲圣卿和李金羽两个‘最佳射手’;进入国奥队和国家队的队员没细统计过,能有十几人吧。”

  不过,就是这样一支球星云集、国脚众多的队伍却从没拿过联赛冠军,这是“辽小虎”的遗憾事,也是球迷的心酸史,更是老帅张引挥之不去的阴影。“‘辽小虎’是我执教生涯中最大的骄傲,但有时想起他们,我惋惜啊!我常想,如果当年大家的眼光能放得长远一些,‘辽小虎’的生命力别那么脆弱,辉煌怎会那么短暂;我遗憾啊,利益和急功近利的大环境让他们过早分化。”张引说,1985年他组建这支球队,初衷就是为了2000年奥运会和2002年世界杯。

  很多人会发现,从辽足远走他乡的“辽小虎”们,虽然在收入上比在辽足时有大幅增长,但比起1999年,没人敢说谁更如鱼得水了。有人曾给当年的“辽小虎”算过一笔账,职业化以来,辽足俱乐部靠“卖血”赚了一亿元,而“辽小虎”无疑是辽足俱乐部“血库”中最为值钱的“罕见血”,一位已经离开辽足俱乐部的某官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回忆,“2000年到2004年正是‘辽小虎’成才后的当打之年,也是他们足球生涯的黄金期,而那时也恰是辽足‘卖人’最疯狂的时候。4年之间,辽足产生了曲圣卿、张玉宁和李金羽3位转会市场上的‘标王’,仅这3位标王就为辽足赚了4770万元。”

  足球梦,

  谁用10年磨一剑

  张引从辽足帅位“隐退”后,圈内人劝他写部如何打造“辽小虎”传奇的自传,记录那段不平凡的足球经历,也给年轻教练以启示和借鉴。不过,张引一一婉拒,在他看来,“辽小虎”的诞生是特定时期的产物,不可复制。事实证明,当张引离开中国足球一线职业队后重新当上“孩子王”开始二次创业时,他也坦言,“再想培养一支‘辽小虎’是不可能的,因为‘辽小虎’不是单指哪一个人,而是一批人。”对此,一直扬言要赶超“辽小虎”的徐根宝也不得不承认,“现在的队伍中能出一两个球星就不错了,出一批球星的概率基本为零。”

  同样的资深教练,同样的从小带起,同样的系统训练,甚至现在的训练和比赛环境要比20年前好上几倍,但为什么就不能再诞生一个“辽小虎”了呢?“张引说得很有道理,这是时代的产物。当年‘辽小虎’之所以能出了一批球星,除了张引默默奉献15年、对足球事业的执著追求外,更主要的是沾了计划体制的光。那时踢球是不用先期投入的,是真正意义上的校园里选材。就像小肇常说的一句话,如果换在今天,家境并不富裕的他只能放弃自己的足球梦。”

  一位亲眼见证“辽小虎”成长、成才的辽宁省体育局老领导不无感慨地说道,“‘辽小虎’除了成才率高外,其实每个‘辽小虎’都是个性鲜明,这与目前从小就在足校体制中成长起来的球员大不一样。过早地过集体生活,往往会使孩子失去棱角和个性,而作为足球运动员,最不能丧失的就是个性和特点。这也正是10年过后,球迷在谈到‘辽小虎’时依然津津乐道的原因。徐根宝之所以敢用10年磨一剑,是因为他的足校是私人性质,如果换成是官办或者是俱乐部下的梯队,谁敢用10年时间等一个未来。这就是为什么‘辽小虎’不可能被复制。”记者 赵姝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2009中甲联赛第18轮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