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翔、孙海平不露面、翔之队不做表态、田管中心选择回避、连医生都不愿多说,与刘翔相关的人员似乎都达成了默契:不回应、不表态、不承诺的“三不”方针成了各方在对待刘翔复出问题时的唯一办法。刘翔伤愈复出是一件值得庆贺的高兴事,然而与刘翔有关的各方面却选择了集体沉默。如此地讳莫如深,究其原因,其实不难理解。
曾经是世界冠军的法国人杜库雷留给中国人印象最深的是他反复发作的伤病,这个被孙海平称赞为身体素质最好的高栏运动员在赫尔辛基世锦赛之后再也没有振作起来。他最大的问题就是伤病,而且总是在伤病尚未完全恢复之时就急着出来参加比赛。这也直接导致了他最终远离赛场的结果。同样摆在眼前的还有一个例子,就是刘翔最大的对手罗伯勒斯。同为奥运会冠军和世界纪录保持者,但罗伯勒斯高频率的受伤次数对刘翔同样是危险的警告。
如果刘翔不是只想在全运会后一战即退,而是要以完好的身体状态下继续征战男子高栏,那么挑选一个合适的复出时间和地点对整个刘翔团队来说必须是万无一失的。而做这项万无一失的决策,往往需要时间来考量,需要慎之又慎。据了解,刘翔之前确实曾有意在郑州赛事上亮相,但是在前几日的训练中,他依然能感觉到跟腱部位上的不适,训练完有酸胀感。综合考虑之下,为确保全运会与将来更多重要的赛事,翔之队犹豫再三,最终不愿冒险提前参赛。
不过,刘翔在北京奥运会伤退之后一年里的遭遇,也许是他在重返赛场前对媒体支支吾吾的最大原因。去年8月18日刘翔拖着伤腿走出鸟巢的记忆仍然清晰如昨。这之后外界对刘翔的种种误会和扭曲的认知让飞人的生活陷入了一场灾难。伤退之后,不论是身体还是心理,刘翔都迫切地需要一个平静的环境,于是他选择了出国手术治疗。回国后则闭关康复,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来恢复。这样的经历在中国体育界是极其罕见的。
没有先例可寻,没有任何有经验的指导,没有确切可行的解决办法,刘翔和翔之队始终在摸索着,慎重地走过无数关卡。直到今天,他们的小心翼翼到目前来看还是行之有效的,至少刘翔终于度过了那段灰暗时期,已经到了基本康复可以考虑复出的时候。但“复出”这道关卡不仅是对刘翔伤愈后竞技水平的考验,更是刘翔与他的团队与媒体和舆论的再次正面交锋。刘翔一年后再次站上赛场所承受的压力或许并不比一年前站在鸟巢的起跑线上小。因在,复出迫在眉睫之时,刘翔各方对媒体的逃避也在情理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