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冰
与当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相比,现在的球员淘汰率,一点都不低。
全国到底有多少人在踢球,估计很难有一个准确的数字,但是职业足球能够提供多少个岗位,却一点都不难算。以中超为例,16支球队,每队平均40名一线队员,最多也就是640名球员。每轮联赛能够上场的,每支球队最多14个人,再减去外援,国内球员能够踢上比赛的,不足200人。
由此带来的一个问题便是,在蛋糕只有这么大的前提下,那些足球学校的毕业生,那些职业球队的梯队球员,还有今年参加完全运会的非职业球员们,怎么吃上足球这一碗饭。徐房与东亚的合作模式,至少可以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在五人制足球领域,“徐房模式”一直为人津津乐道。除了一些在校的大学生,徐房队中的很多队员,都是这家企业的员工,平时不训练的时候,他们可能会穿上西装或制服,进入自己的另外一个社会角色。在五人制足球难以实现真正职业化的情况下,能够一边踢球一边融入社会,也是对足球人才一种负责任的吸收和接纳。
所谓的足球基础,显然不是单指职业球队或者专业球队。培养一名球员,往往要花费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如果只是因为踢不上职业联赛,便从此远离足球,无疑是对足球资源的一种极大浪费。要知道,只有作为金字塔塔基的“草根足球”水平上去了,所谓的职业足球,才能跟着水涨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