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王岗:个性化是WMA的生命线

http://sports.sina.com.cn  2009年08月08日14:18  新浪体育

  新浪体育讯 文/王岗(苏州大学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博士生导师,教授)

  国人关注的WMA,在风景秀丽的黄山,已经开赛十余天了。几天来,对于WMA的关注,可以说已经到了一种极致的状态。不论是新闻媒体,还是普通受众,不论是武术从业人士,还是民间传统武术家,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言语间,赞扬之声令人心神荡漾、士气高涨。赞誉则表现出对WMA赛事出炉的充分肯定,以及对中国传统武术生命力重新勃发的亟待,表现为人们对WMA的关爱。批评抑或是责备之音,则在善意的层面表现出一种对WMA赛事更多理性的建议。批评,集中体现在对赛事规则、技法的不理解等几个方面。“放开打”成为很多人的最高呼声。甚至有人提出WMA赛事可以与中国散打对接,将开展了30年、竞赛体制基本完善的散打运动搬到WMA擂台上来的声音。还有人提出,将中国武术技法中的踢、打、摔、拿、跌的方法全部融入到WMA技术体系中。等等这些进言,无不反映出国人对WMA的关注程度之高,投入热情和厚爱之真挚。但与此同时,也反映出国人对中国传统武术与WMA、散打三者之间的差异知之甚少。

  见于此,本人想从“赛事”的本质与属性的问题出发,从“WMA”技术与“传统武术技法”、“散打技术”三者之间差异的出发,道出自己的一家之言。

  “放开打”是最近关注WMA技术的最高呼声。很多人认为,中国武术的核心的就是打,打就应该是多种技术的综合体现。在大多数人眼里,WMA的宗旨是“还原真实”,所以,希望赛事的组织者在规则方面尽可能实施“放开打”的方针。对于这一观点,我们姑且不说它的正误如何,但就赛事本身来讲,从“安全第一”是举行赛事的最低底线的竞赛原则出发,“放开打”不能够保障赛事的“安全”。从这一点来看,“放开打”只能成为国人的一种希望,而不会成为赛事组织者修改WMA规则的问题。摘掉手套、头盔的WMA,其本身就是一种追求传统回归的理想做法。而实现赛事“安全第一”的绝对底线,就是应该强烈拒绝“放开打”。因为,“安全第一”是所有竞技项目必须遵循的最基本原则。因为,WMA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过手”,更不是山野村夫野蛮的“打斗”,它必须有规则,必须有限制,也必须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

  对于很多人希望WMA技术应该广泛吸收散打技术,而不要局限其攻防技法的要求,本人也持反对态度。WMA的提出以及技术体系构建和出台,我想在谋划这一赛事的筹备期,发起者的思路,就应该是“建立一种来源于传统武术技术体系方法中的格斗类项目”,并以此为前提,来构建WMA的。作为其特色,相对于国内的赛事,“WMA技术”与“散打技术”的相对不对接,甚至是绝对的不一样,应该也是发起者的初衷。所以,我本人认为正是由于这些不同思路、不同技术、不同规则的存在,才是WMA存在的最好理由。否则,WMA的存在理由就会变得非常脆弱,甚至没有存在的意义。因为,从文化的意义上,个性是保持一种文化旺盛生命力的核心要素。

  对于传统武术与WMA的区别,我认为, 尽管WMA技术是来源于传统武术拳种流派之中的,但它绝对不会是所有拳种流派技法的任意展示。作为赛事的核心元素,技术体系的建构非常重要。简化博大精深的中国武术内容,提炼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武术技击技法,从“通理求异”中国武术格斗原理中,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攻防技术,是构建技术体系的必须选择。尽管,大家现在看到的WMA比赛技术有些不尽人意,但我们完全否定这样一种模式的存在,我认为不符合参赛选手技术的提高,不利于未来WMA的发展。简化技术内容,是提高参赛选手竞技能力的前提。倡导战术的多变性,才是WMA繁荣的方略。技术越简化,战术的多变性才会更有价值。

  基于以上闲言,本人认为:个性化才是WMA的生命线。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2009年WMA中国武术职业联赛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