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三秦都市报:鸟巢水立方堪称运营典范

http://sports.sina.com.cn  2009年08月08日06:20  三秦都市报

  2008年,以国家体育场“鸟巢”为首的众多奥运场馆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这一效应甚至在奥运结束半年后仍旧延续着。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体育建筑群,北京奥运会众多场馆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建筑”的范畴,而成为中国人心目中一个深深的烙印。在后奥运时代,这些场馆的“一举一动”仍旧为人们所关注,它们的命运和未来也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讨论的话题。

  作为一个体育建筑,“鸟巢”的经营面临着诸多难题,庞大的建筑体积带来的庞大运营费用,取消可开启屋顶后损失的“全天候”运营条件等等都成为“鸟巢”市场化运作必须面对的不利条件。不过,对于这样一座被中国人倾注了无限热情的地标性建筑而言,有一点是其他任何建筑、设施所无法比拟的。作为历史上第一个见证了中国首次举办奥运会的体育建筑,“鸟巢”在中国人心目中已经被抬高到了近乎“神圣”的位置,以至于人们每次回顾北京奥运会,则必提及“鸟巢”。

  这也成为“鸟巢”成功运营的心理条件,据统计,“鸟巢”自2008年10月1日正式对公众开放后,日均人流量都维持在万数以上,最高峰是在“十一”期间,最多达到日进七万余人的记录。很多在奥运会期间没有机会到北京观赛的外地游客,在奥运后都把北京、“鸟巢”列入了旅游目的地,奥运效应已将“鸟巢”包装成为与长城、故宫齐名的旅游景点。

  与“鸟巢”相对的“水立方”同样在赛后成为了北京又一个旅游景点,在接待游人的同时,“水立方”还于今年6月开始对外开放游泳业务,并承接了多项体育赛事。

  由于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赛后运用的需要,再加上得天独厚的地位、条件与名气,这两座体育场馆的赛后运营是所有奥运场馆中最好的。从2008年10月到今年年初,“鸟巢”实现运营收入约2.6亿元、“水立方”1.04亿元。水立方赛后改造方案设计工作目前基本完成,拟于2009年10月启动施工,2010年6月实施完毕重新投入运营,改造后水立方运营面积从原来的4.9万平米增加到7.7万平米。

  在经历了后奥运初期的摸索后,“鸟巢”、“水立方”逐渐探索出一条以体育赛事和文艺演出为主,以日常参观游览为补充的运营道路。随着意大利超级杯、车王争霸赛等体育赛事的落户,“鸟巢”、“水立方”也逐渐回归“体育场馆”的本质,日后,这两座场馆将成为首都文体旅游产业的更大亮点和世界范围内奥运遗产赛后利用的典范。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鸟巢 水立方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