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年龄门”事件汹涌而至。继篮球、足球等之后,乒乓球和围棋也成为中国体育界“年龄门”的重灾区。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乒乓球少年赛中,中国乒协提供的一份数据表明:在所有报名参赛的259名运动员中,查出了90例骨龄检测不合格,不合格率高达惊人的34.7%。
而在不久前举行的2009年全国围棋定段赛上,19位棋手因骨龄超标而被取消参赛资格。
“造假”者齐声喊“冤”
有意思的是,不论是围棋还是乒乓球,遭受处罚的,无论是个人还是运动队,几乎都“委屈”得不得了。
7月6日,棋手白宝祥的父亲白光接到中国棋院通知,白宝祥被取消参加今年定段赛的资格,原因是白宝祥在6月18日的骨龄测定中,鉴定结果为18.6岁,不符合中国棋院规定的18岁以下才能参加定段赛的规定。而白光提供的出生证和身份证均显示白宝祥的生日为1992年12月31日,尚不满17岁。
白光表示,在7月6日突然接到中国棋院的通知后,对此十分不解与惊讶的他与其他家长在7月7日去中国棋院咨询。当时棋院负责人承认白宝祥的法律年龄是16岁,但因骨龄超标,必须按照规定办事。家长们纷纷出示了身份证、出生证和户籍材料。有关负责人仍表示,骨龄与法律年龄是两回事。 白光质问:“如果骨龄不是用来测试实际年龄的,那测试骨龄有什么意义?骨龄测试是看一个人骨骼的发育情况,难道下围棋的也需要吗?”
而在全国乒少赛上,被取消参赛资格的深圳南山体校队和陕西至善栋梁男队的负责人几乎异口同声喊冤:“现在的孩子发育很早,骨龄与年龄不符的情况经常发生。”
“更改运动员年龄的现象太普遍了,骨龄检测允许有1.5岁的误差,那些不合格的,肯定是超过1.5岁的;那些被取消参赛资格的,肯定是超过更多的,有的甚至超了三四岁。”辽宁女乒主教练谷振江接受记者采访时的一席话,其实已经掀开了年龄“造假”的冰山一角。
成本:“三千元减一岁”
“不可否认,因为段位赛设立年龄限制,围棋界确实存在‘超龄’现象,甚至不是超一两岁了,这次被取消资格的孩子中,有个别的你只要看看他的长相,就可以知道肯定和报名的年龄不符。”一位资深围棋教练如此感叹。他甚至说到,外面有通过社会关系“三千元减一岁”的传言,若围棋少年为冲段改小三四岁的话,那么问题的严重性已经不亚于中国足球了。
在乒乓球项目中,这个问题也早成了众人皆知的秘密。在每年很多选拔苗子的青少年比赛中,不改年龄的参赛球员反而成了凤毛麟角。
改了年龄有什么好处?一方面就是在青少年比赛中 “以大打小”,体力和技术上占据优势,拿名次要容易些;另一方面,当专业队到基层选拔好苗子时,当然愿意挑选年龄小而技术好的孩子。还有,对于很多基层运动队而言,改年龄也容易出成果,往上送一个“好苗子”就是一份实实在在的成绩,奖励加分自不必说。这样名利双收的事情让很多人难以抗拒。
造假的成本如此之低,为什么不造呢?“我们运气不佳。”被处罚者如是说。
根源:惩罚力度太小
围棋是有文化底蕴的运动,至今在日本、韩国,围棋都是纳入文化范畴的。但在中国,很早就把棋牌归纳入体育范畴,由此产生了激烈的竞争,以至于出现了下棋和文化学习对立的局面。
无独有偶,中国乒乓球界的高淘汰率也被认为是国球陷入“年龄门”的体制问题。
除了高淘汰率,缺乏有效惩罚制度也是“年龄门”肆虐的原因。据记者了解,骨龄检测事实上也是一种无奈之举,主要是因为现在造假水平越来越高,从出生证到学籍卡,甚至是身份证都可能造假。国家体育总局乒羽中心主任刘凤岩也承认骨龄检测手段“并不十分严密”,但造假已经泛滥,骨龄检测结果是目前最具说服力的数据。
不过,只处罚运动员和运动队,能触及到问题的实质吗?可以肯定的是,和中国大多数体育项目一样,围棋、乒乓球杜绝年龄造假并不容易;如果造假被揭穿后承担的后果并不严重,仍然会有人为利益铤而走险。
■铁游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