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旻
事态的发展超出了杜威的料想:骚扰女频频接受各大媒体采访,诉说自己与杜威“有的没的”的故事;骚扰女得到在同一网络平台开博宣讲的机会,引起广大关注;更可悲的,读者、网民、球迷,甚至还包括媒体,支持、鼓励、同情骚扰女的气氛远远超出了关注电话骚扰的本身。
杜威对此,相当无奈。我以媒体人的立场告诉杜威,媒体不是法官,只负责报道,不负责审判。杜威能做的,就是委托律师发表声明,以正视听。
当然,我还应该做一个具有反思能力的媒体人。媒体的性质相当特别,虽然不是法官,不负责审判,但媒体的报道往往具备比审判更大的影响力。因此,媒体在处理报道中需要慎之又慎,需要有一个基本的立场判断。
“电话门”事件中,基本的立场判断是什么?就是电话骚扰这个事实。我们很难判断杜威和陌生女子的是非对错,但我们可以判断用电话骚扰的方式发泄私愤是站不住脚的。每一个看杜威笑话、嘲弄杜威的人都需要具备基本的道德判断,那就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在生活中成为“杜威”,不经意间成为被骚扰的对象。谁愿意受骚扰之苦?由此就形成了整个社会应有的一个道德判断,尽管电话骚扰可能在法律上还是一个盲点。
没有鄙视骚扰女的这种骚扰行为,而是抱着挖隐私、看热闹的心态,探究杜威和陌生女子之间的关系,大方地给骚扰女提供理直气壮的平台,这是媒体处理八卦新闻和满足受众名人猎奇心态的一贯手法,不得不说是某种社会责任的缺失。加之杜威作为中国球员的特殊身份,早已给人一种预设的负面立场,骚扰女被描绘得越来越像个正面人物或者英雄典型了。
也有媒体认为,杜威自曝“隐私”是失策,对此我更不敢苟同。首先杜威无需炒作,中国球员本来就缺乏炒作意识,状态不温不火、个性谨小慎微的杜威与炒作距离很远。其次电话骚扰和隐私本来就是两回事,如果连控诉骚扰的勇气都没了,都用逃避的方法处理问题,整个社会的道德架构不都缺失了吗?
杜威已经报警了,相信真相不久就会呈现。但在真相出来之前,我还不想以媒体人的姿态主观判断骚扰女就是“杨丽娟第二”。舆论审判权的问题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具有普遍性,电话骚扰、人肉搜索,把这样的舆论诉求当作审判决议,难道不是很危险的吗?媒体在猎奇和自我炒作的同时,难道不应回头看看自己的基本立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