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羊城晚报:刘翔心伤更甚脚伤

  周方平、杜娟

  等待了半年,刘翔的伤情仍是“尤抱琵琶半遮面”。“伤情(恢复)比预想中的快”、“目前参赛还不现实”———这些套话,让关注“翔飞人”的人们深感失望。

  从2003巴黎世锦赛起步,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夺冠,2006年瑞士洛桑改写世界纪录,再到2007年大阪世锦赛创造“第九道奇迹”,刘翔从一位青涩少年,一步步成为国际田坛巨星,举起了中国田径的大旗,成为中国体育的代表性人物。一切都是那么顺利,直到他碰到了那该死的跟腱伤。

  应该说,刘翔并不是弱者,他有常人所没有的心理承受力及抗压能力。巴黎摘铜那一年,他也许还没有什么压力。自那时起,他就必须扛起中国田径的旗帜,不能有任何的退缩与畏惧。他得到了荣誉,却失掉了自由与随性。记者在2007年大阪世锦赛上,曾亲眼看到即将出场参加决赛的刘翔在检录室里痛哭、抓狂,紧握孙海平的手久久不愿放开。这种歇斯底理的爆发,是刘翔疏导压力的方法。每次出赛,他不夺冠就算失败,参加世锦赛的中国代表团几乎次次都就指望刘翔创造佳绩,压力之大,难以想像。

  幸好,刘翔还算顺利,该拿的拿了,该破的破了,直到2008年在家门口的退赛。这是致命的打击,甚至摧毁了多年来日积月累慢慢培养起来的宠辱不惊的心理。出场前狠踢墙壁止疼,到那个头也不回的远去的背影,刘翔已经输不起了,至少在“鸟巢”。

  事实上,“翔之队”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于那几颗早已出现的钙化点,或多或少没有加以重视,直到酿成大错。自此,一直在人们面前微笑的那个刘翔消失了,尽管仍有复出后重现辉煌的可能,但他已经无法忍受从云端坠落凡尘的落差了。

  于是,有了一次次的躲避记者,最后连正常的检查结果都要搞得神秘兮兮。人们可以接受一个因伤退赛、有血有肉的刘翔,却无法忍受其背后的神秘与诡异。一直说话爽快的孙海平变得唠叨,眉头紧锁;田管中心的头头们也忽然在镁光灯下消失了,甚至没有人为即将到来的柏林世锦赛说几句话———在他们眼里,中国田径就等于刘翔,刘翔缺席的比赛,多说无益。

  如此看来,比刘翔的伤脚更应该早日康复的是健康的心理,因为这才是刘翔乃至某些人的阿喀琉斯之踵。

  本报记者 周方平 实习生 杜娟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中国飞人刘翔征战09赛季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