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群西装笔挺的美国人降落在希思罗机场,然后直接奔赴在伦敦市中心的英超联赛委员会总部。这一群穿着举动,正式得有些让英国人都受不了的美国人,代表的是NBA联盟——联盟老大斯特恩、联盟高层管理者以及多支球队的老板,组成了这个特殊的体育商业代表团。
用斯特恩的说法,这是一次两大体育联盟组建一个“智囊团”(brain trust)的开拓之旅。NBA和英超,是这个世界上最发达的两个国际性职业体育联赛,“在未来的市场拓展,尤其在亚太地区的市场拓展,我们有着很多经验可以交流,也有着未来的合作机会。”斯特恩如是说。
根据一位英超官员描述,6月6日来到伦敦的这一大群美国人,“属于标准的美国人,看上去僵硬拘束,very uptight”。不过NBA的生意目标和求师问教态度,都是相当明确的,他们希望学习英超在全球销售电视版权过程中的出色手法,而作为东道主,英超向NBA讨教的愿望也相当强烈——2008年11月初,英超CEO理查德·斯库德摩尔曾经带领一个较小规模的英超代表团造访NBA,讨教的内容就是NBA在亚太地区,尤其中国的市场推广战略实施。这次美国人访问伦敦,是对英国人的回访,同时也是以一种高调的姿态,表明两大体育联盟的合作。
哪怕这种握手之后,双方心事各不相同,未来真正的深度合作可能性,也只停留在理论水平,但这次探讨的实际市场范围是非常具体的——中国。
美国媒体对NBA和英超的这次探讨,报道者不少,但掌握实际内容的不多;英国主流媒体似乎都忽略了这群美国贵宾的到来,只有慧眼独具的《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关注了这次交流。NBA要从英超探寻的内容,不光是如何从中国市场谋取更大的商业利益,还想要了解英超为什么能对国际资本具备如此之高的吸引力——20个英超俱乐部,有9家为海外资本所有,而且国际资本对英超的兴趣,在这几年体现得越来越强烈。这恰恰是NBA所想要增强的。
30个职业篮球俱乐部组成的NBA,几乎完全为美国本土资本控制,最近关于华人资本投资克里夫兰骑士的新闻,属于外来资本和NBA产生联系的罕见异数。在整体经济衰退过程中,高度开发的NBA已经从不少俱乐部感觉到了资本压力,一些俱乐部搬迁主场城市,就是为经营压力所逼迫。对于这方面的困境,斯特恩并没有回避。英超的高开放程度,以及英国经济的开放程度,都是让NBA羡慕的。
切合到开拓中国体育市场这个话题,斯特恩也表示,英超在进行电视版权全球销售时,对于赛事资源的分拆、包装和重新打包上,“比我们更有经验,走得也更远”。积极地为中国电视媒体提供NBA赛事内容,是NBA20年来在中国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但NBA也一直认为,为了开拓中国市场,他们在中国的媒体版权销售上做出了很大牺牲,因此这会成为未来NBA在中国市场上收入来源的一个增长点。
只是英超在版权销售上,尤其在中国市场,到底有多少积极经验可以和NBA分享,这会是一个尤其的话题。关于2010—2013赛季英超中国大陆地区电视版权销售的说法,几个月来众说纷纭。大部分信息显示天盛难以为继,甚至连现合同(2007—2010赛季)剩余的一个赛季,天盛都做不下去,还找不到接盘的人。不过最近又传出天盛融资成功,还想继续竞标2010—2013赛季英超版权的声音。2007—2010赛季,英超3年从中国大陆市场得到5000万美元左右收入,这让NBA眼红,然而英超根本没有信心在未来三年还能得到天盛这样一个有雄心壮志却缺乏执行能力的搭档。三个月前,英超已经放话说“肯定不会再跟天盛合作”。6月初英国《卫报》报道,引用英超版权总监菲尔·莱恩斯话说,英超将会照顾“海外市场开路电视”,并将免费提供一些赛事资源。
NBA在中国的20年,以牺牲短期媒体版权收入为代价,获得了极高的市场认知度和美誉度,这才有了2008年年初NBA中国公司通过资本运作,一举收回20年来在中国市场的投入,并且得到巨额盈余。只是NBA内部资本结构动摇,在中国虽然有现金支持,继续深入推进却仍有难度时,他们想向英超讨教如何在中国套现。
英超没有斯特恩20年前的远见、没有NBA整体包装和运营的专业素质,却幸运地碰到了一个不怕死的天盛。他们能给NBA提供多少中国攻略?或许NBA隐忍20年,培育中国市场的做法,恰恰是英超所需要学习的。(颜强)
最专业最火爆 随时随地看NBA 上手机新浪网:nba.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