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队的主教练,是必然要在海水和火焰间独行的。三场比赛绝不是高考,恐怕连小升初都算不上,高洪波带给大家一堆疑团,也给自己留下了一堆疑团。
他不用在意媒体的吹捧或诛伐,他至少不应该去在意,因为这三战,是他打基础的机会。只是这支球队及其生存环境,信心和耐心的短缺,连半场球都坚持不住。高洪波说对沙特上半场没踢好,不过真正让人为他担心的,是对沙特的下半场。
前两场比赛不论成绩还是场面都对付得过去,打沙特本就该是高洪波大量尝试新人的机会,因此上半场出现的一些漏洞,以及中场、后防的脱节,未必不可理解。上半场,他果敢地用于海替换王新欣,效果立竿见影。只是随即定位球上防守的疏忽,再次送给对方一个轻松进球。对于一个尝试性的阵容,防线失误几次,自然不是灭顶之灾。高洪波连续三场比赛,指挥思路清晰,战术意图明确,坚持用技术特点突出的球员,坚持球队通过中场组织和渗透,来建立全场攻防秩序。很大程度上,这让僵化呆板多年的中国队,找回了一些基本的足球规律。
只是当这个尝试性阵容的漏洞,被对手反复抓住,不断进行攻击时,高洪波的坚持显得略过倔强,大量使用津籍球员,又似乎有些投机取巧。主场1比4输给沙特,哪怕只是热身赛,对于一支新组建的国家队,仍然是场难以启齿的大败。
郑智和成亮的中卫组合,加上其后的杨君,可用漏洞百出形容。让郑智回到多年未碰的中卫位置,哪怕再是试用也令人费解。或许从此就把他安放在这个位置上,能让郑智的国家队寿命延长几年——郑智不再年轻,攻击型中场人手并不缺乏,然而至少在此战,郑智对中卫位置十分陌生,和他搭档的成亮,也难以互补。既然前场王新欣不合拍就及时调换,为什么后场不和谐的搭配却视而不见?
和前两个对手相比,沙特踢得更精明,状态也更好。高洪波坚持中场配合,重视球员脚下技术的踢法,不但让国家队盘活了中场,也让边路的进攻威胁真正体现了出来——这跟以往盲目强调边路和快速,形成了鲜明比照。中场中路如果形同虚设,没有合理过度和调配,那么边路也只可能是死路一条。只是这种调整还停留在战术层面上,高水平的教练,理应具备这样的战术分析和讲解能力。国家队主帅,则更应在战略层面上气质突出,能够独立思维、随机应变,并不受外界干扰。
米卢往往被中国人形容成一个老滑头。他纵有千般不是,但至少在独立思维、随机应变上,他是中国教练难望其项背的。高洪波前两场好不容易积攒起的一点底气,或许就赔在这重现僵化的下半场。他在坚持自己的战术,却没能让这支新国家队避免一场本可避免的大败。他想要独立思维,却没能真正做到。
1997年的金州,“换李铁”的声音音犹在耳,天津泰达球场,“换毛彪”的声音何其类似。12年轮回走下来,能影响中国队主教练的声音有多少,恐怕不止是现场这些无谓的呼声。
(颜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