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还一脸稚气的何杨和充满野性的荣昊等中国队新丁而言,2009年的儿童节分外美好。这一天,他们不仅作为国脚首次登上了国际赛场,还创造了一项小小的纪录——帮助中国足球15年来第一次在90分钟内战胜了伊朗队。
虽然这只是一场陪练性质的热身,但既然是伊朗,那就意义非常。伊朗是除了韩国外,整个亚洲给中国足球带来最多痛苦回忆的一位苦主,1997年的那支中国队是多么的强大整齐,却因为被波斯铁骑主客场双杀而饮恨世界杯。此后,中国足球就步入了屡战屡败的熊途,被博哈尼羞辱等个案就不说了,混到最后连赢新加坡之流都几乎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12年一个轮回,今次在秦皇岛,新组建的高家军一球击败云集了绝大多数精英的波斯铁骑,捷报声声,恍若中国足球的秦皇汉武时代即将来临。
基于如稀粥般僵硬的体制之殇,作这样的联想有点牵强,甚至有点无厘头。但先平德国后胜伊朗,高家军能够取得如此亮丽的开局,也确实有理由让早已心灰意懒的球迷和媒介意淫一把。抛开胜负不论,这支“其貌不扬”的高家军,在短短七八天时间里业已颠覆了历届国家队的很多基本定式,其足球理念、战术打法、用人思路和比赛作风令人耳目一新,不能不引爆人们的热情,进而想象力。
数天前,高洪波宣称中国队没有大牌,人们还以为只是说说而已。但这两场比赛的出场阵容证明,高教练还真不像某些国产教练那样不讲人话。难能可贵的是,在首秀德国大获成功后,次战伊朗,高洪波居然一气换上了9张新面孔,且还大幅度提高了像何杨、荣昊和徐洋等几乎没有任何国字号经历的“初哥”的比例。
如果说对德之战不用大牌,但毕竟还多少倚靠了克劳琛打下的中青根基的话,伊战中,高洪波完全就是草根路线,首发11人,只有冯萧霆、杜威、周海滨和郜林4人算得上成名球员,结果竟然赢球。
高洪波靠草根也能玩出一片新天地,决非运气好,纯粹从战术角度看,新人执行教练意图更坚决,比如何杨,你可以说他在并不熟悉的右边卫位置上踢得很冒,但决不能说他不努力。相反,从前的孙继海、邵佳一等大牌,在有些比赛中的“态度”显然是有问题的。
这就是高洪波的聪明之处。既然以往靠这些大牌,中国队照样踢得差,那还不如用小牌,甚至没牌的换种活法试试。当然,若光敢于用新人,而不注意怎么用,结果必然是一场灾难。高洪波在两场比赛中用了两套几乎全新的阵容,却都收到比较好的结果,说明在整体设计和个体使用上,他所搭建的战术平台都取得了成功。
不过,中国足球向来颠覆容易建设难,也就总是高开低走。当初朱广沪和杜伊在颠覆前任时都做得很漂亮,可是在建设自己的体系时,又都遇到种种难以逾越的瓶颈。高洪波能否突破宿命?恐怕也不容易。举一个很具体的战术问题。历届国足都很注重边路进攻,甚至将其误读为中国足球的“特色”和“优势”而凌驾于中路进攻之上。高家军阵中既有蒿俊闵、姜宁等“绩优股”,也有荣昊、于汉超等“潜力股”,以及于海、毛剑卿等“备胎”,势必也会在边路大做文章。可是强化边路决不能以削弱中路为代价,中国队的中路本来就力量不足,偏偏主力中锋郜林什么都不错,就是射门没感觉,由此导致边路进攻热闹非凡,真正有威胁的射门却不多,因而进攻效率不高。
至少从对德伊两战看,朱广沪、杜伊没能解决,克劳琛没机会彻底解决的老大难问题,高洪波似乎也没明确的解决方案,甚至还可能因蒿俊闵、荣昊等的出彩而再入死打边路歧途。仅从这一点看,高洪波力图创新突破的思路很正确,但前路漫长。
(周文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