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爽的夜风吹过,坐在八万人体育场极好的坐席上看球,高洪波初挂帅的国家队一点都不丢人。这似乎是一个完美的夜晚。
凉爽的夜风吹过,没有阻碍,没有喧嚣,甚至显得有些寂静。这八万人体育场里,究竟坐了多少人?
或许和那一年罗纳尔迪尼奥领衔的巴塞罗那访沪相比,这场中德之战的场面还算是出色的,那一次八万人体育场只坐进了八千人。5月29日,粗粗看去,诺大的一个球场里,应该坐到了三四成观众——这些观众当中,有多少人自己掏钱买票进场来看球的,却又是一个疑问了。赛前几天庞大的德国代表团来到上海时,听说这场比赛在那时只卖出去五千来张门票,都感觉不可思议。然而这就是上海。十年前曼联携三冠王余威来访,球场爆满的迹象,已经成为绝响,上海不再是一个足球欢场。
中德之战到底卖出去多少门票,也是一个疑问,有传闻说票房并不差,卖了一万多张门票,当然这种“不差”的表现,是参照上海十年来的球市水准。这个曾被寄望成为中国乃至亚洲“职业体育之都”的城市,已经对职业体育门扉半掩,兴味索然了。
海外的职业体育势力,仍然对上海这座城市充满了向往。曼联今夏来华的商业比赛,第一考虑的城市就是上海,最终因为沪上无人接盘而作罢,北京因为有英超亚洲杯和意大利超级杯赛事,也是曼联来不得的地方,于是只能“屈尊”去杭州。高尔夫职业赛事,美巡欧巡,都把上海作为一个战略制高点,期盼着早日真正纳入自己的版图。
一个魅力超凡的国际大都市,一个即将迎来世博会的传奇城市,何以为职业体育所抛弃?
因为职业体育,乃至体育本身,在这个城市并没有真正地生根。以眼界开阔、口味挑剔,来批评在上海举行的各种高品位职业赛事的票房冷落,是对上海体育迷的轻慢。像纽约、伦敦这种城市里的体育受众,眼界未必不如上海人开阔,口味未必不如上海人挑剔,但是当曼联切尔西在纽约踢世界挑战系列赛时,并没有出现门可罗雀的景象;NFL每年秋天会在新温布利球场打一场常规赛,伦敦全城一票难求,哪怕伦敦人未必通晓美式橄榄球的规则。一座城市的体育基础和体育文化氛围,决定了这座城市拥抱体育的态度。在这些西方都市里,体育是一种深入人心的生活方式。而在我们的都市里,体育是一种奢侈品,一种和普通人生活不太相干的社会活动。
对于这些运动,无论足球、篮球,还是更高端的赛车和高尔夫,在上海到底有多少参与人群,我根本找不到一点积极的数字。亲眼所见的羽毛球、乒乓球和台球,参与人口很多,但是这些运动都被列为“小众运动”,似乎在许多体育营销者眼中,还达不到“职业运动”的档次。盲目地将职业体育和上海这座魔幻城市进行品牌叠加,或许会有1999年曼联来访的一时之喜,最终却是无法搭建的空中楼阁。
八万人的冷清,不是上海之过,而是中国体育之过。或许正如李元伟先生意犹未尽的那句话:中国没有真正的职业体育。(颜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