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华网:从全运会预赛限制媒体采访说起

http://sports.sina.com.cn  2009年05月25日20:41  新华网

  新华社呼和浩特5月25日记者张云龙 梁希仪

  比赛很精彩,但观众很少,而且组委会限制记者的采访,探究这些发生在呼和浩特全运会预赛上的现象,让人深思。

  5月11日至16日、20日至22日,平时很少有机会承办国内大型体育赛事的呼和浩特市,先后迎来了全运会乒乓球、篮球预赛。

  参加乒乓球比赛的运动员基本集中了国内最好的选手,包括王皓、马琳、王励勤等一批世界冠军;篮球参赛队中既有CBA亚军新疆队,也有新任国家队主教练郭士强率领的辽宁队。星光闪耀,实力对抗,比赛颇具观赏性。新建的内蒙古体育馆一流的设备,也有助于运动员更好地发挥水平。这一切看起来都像是一场盛宴,就等着观众来品尝。

  然而,观众最多时也不到一半的上座率,更多的时间里,场馆工作人员、保安人员和稀稀拉拉的观众,散坐在看台上。

  最让人不解的是,连媒体的采访也受到了限制。乒乓球开赛日下午,组委会突然宣布,因为记者进场太多,到处乱走,影响了比赛,要求限制进入场地采访的记者数量。

  观众到场少,限制媒体采访,影响的是赛事的知名度,进而影响呼和浩特地区观众对全运会赛事的兴趣。组委会为什么要这么做?原因就在于赛事组织和运营管理没有跟上。

  场馆工作人员说,体育馆距离市区远,比赛时间与工作时间冲突,是观众少的主要原因。但是也有人反映,他们根本不知道有比赛,并不是嫌路远。

  记者在赛场随意走动,确实会影响比赛,因为许多比赛是不允许记者随意挪动位置的。但是,因此限制记者的数量,却不是明智之举。因为更大型、更火暴的比赛,诸如NBA、世乒赛往往都是媒体云集,但不论比赛还是媒体报道,都可以做到井然有序。

  其实,这些问题解决起来并不难。媒体上做些宣传,大街上打些广告,就可以提高知名度,吸引更多的观众。对于媒体服务,可以安排一名“媒体经理”,统筹解决记者席、比赛资料递送和采访活动的联系等问题。这些都已是非常成熟的媒体服务管理模式。

  有人会说,全运会预赛用不着如此正规,而且内蒙古体育部门缺少承办大型赛事的实践经验。但正是因为比赛稀少,才更应该重视每一次机会,仿照成熟的惯例,尽最大的努力去做好,营造良好的赛场氛围。这样,锻炼了队伍,提高了组织能力,即使当地难以在短时间内组织起高水平的球队,也有充足的理由申请上级安排更多的赛事,运动员才更愿意来内蒙古比赛。

  这些现象不独发生在呼和浩特,无序、混乱、不守规矩或者没有规矩,在全国许多赛场屡有发生。有一流的场馆,却没有一流的服务。

  北京奥运会给我们留下许多宝贵财富,其中堪称经典的赛事组织和媒体服务都可资借鉴,而且一些地方在奥运会后也纷纷表示,要继续保持“奥运会水平”,但事实上做得还很不够。

  深层次的原因就在于,“后奥运”时代,一些地方对待体育比赛、尤其是像全运会这样大型赛事的观念仍然有待转变。

  实践已经证明,体育赛事能展现一个城市的对外形象,也考验一个城市的“软实力”。体育,作为人们在物质条件达到一定阶段的高层次需求,它的兴盛繁荣能体现一个地方的全面进步。因此,地方要高度重视体育事业的发展,别把它不当回事。

  北京奥运会还告诉人们,体育事业关系到全体人民的福祉。金牌固然重要,但只有更加重视全民健身,才能真正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像全运会这样的比赛,本身就是扩大群众普及,吸引群众参与的好机会。仅仅把比赛当成地区之间的较量,以金牌论得失,借此展示政绩,而忽略对全民健身活动的推进,那不是舍本逐末吗?

  2010年6月,内蒙古即将举办世界“元老杯”乒乓球赛,祝愿内蒙古办一届高水平的赛事,展示自治区和中国的良好形象。也希望更多的地区能更加重视体育比赛对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重大意义,把它当成关乎群众利益的大事来认真对待。(完)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第十一届全运会专题 

更多关于 全运 赛制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